《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的一首歌曲。这首歌结合了拉德茨基的军事经历和当时的“人民之春”背景,既表达了意大利胜利和帝国军队的曲子,也充满了民族压迫和反革命的色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首进行曲并不是公众喜欢的作品,而是由军乐队演奏,以提振士气和沙文主义情绪。
约瑟夫·罗特的作品中,《拉德茨基进行曲》象征着帝国昔日的荣耀。在拉德茨基取得胜利之后,哈布斯堡帝国几乎没有再赢得有价值的战争。特罗塔家族的起点发生在哈布斯堡帝国最后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的索尔费里诺战役,这标志着荣耀的终结。拉德茨基在战斗开始前一年去世。之后,弗朗茨·约瑟夫亲自领兵,却同样遭受失败。意大利王国宣布成立,并最终完全驱逐了奥地利的势力。哈布斯堡帝国面临着地缘政治矛盾和民族争端等问题,特罗塔家族的历史可以看作是对哈布斯堡王朝在衰落前夜的安魂挽歌。随着特罗塔老爷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逝世,奥地利的终结已经近在眼前。
从罗特的写作立场来看,他对故乡有着深厚的眷恋。事实上,弗朗茨·约瑟夫和他的统治受到犹太群体的称赞和爱戴。他们在这个多民族帝国中获得了一席之地,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他们真心祈祷皇帝健康长寿和帝国永世长存。他们的支持并不仅仅是支持哈布斯堡或君主制度,更是关乎他们自身的生存问题。此外,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也为维也纳黄金时代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一繁荣终结后,特罗塔家族的命运既是罗特悼念哈布斯堡帝国崩溃的象征,也展示了犹太人流离失所、无处可归的残梦。逝去的帝国是他们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是他们无法再回去的故乡。
《拉德茨基进行曲》出版仅一年后,罗特的作品在德国遭到禁止,他也被迫流亡法国。罗特在流亡期间完成了续作《先王冢》,通过弗朗茨·斐迪南·特罗塔(索尔费里诺英雄兄弟的孙子)的故事,展示了奥地利从一战到被德国吞并的历史变迁。弗朗茨试图去看望皇帝的陵墓,却错过了开放时间,表现出他在完全失去灵魂归宿后的迷茫和失落。翌年,罗特在法国去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