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一定的阅读区分度,不单因书名所带的性别区分,还体现在:
- 需要一定的阅读习惯或者说阅读欲望做支撑。
因为这本书的语言结构倾向于研究论述类,习惯了快餐式、碎片化接收信息的读下来会有一定困难。
- 需要一定的“囫囵吞枣”能力。
书中大量提到其他相关作者和作品,非相关行业专业研究人员很难有这么大的知识储备,阅读体验相应的就会大打折扣。领域知识的空白导致读者不能与上野女士产生精神上的联结或共鸣,可以说是“全程被大佬带着飞”。享受还是煎熬又或者痛并快乐着,就全看个人了。
个人读后感:
全书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或者说解决了三个问题:
其一:解释书名-即何为“厌女”
用中文的组词法很容易解释:讨厌女人/女性
上野女性把这种简单快速又不失准确度的解释称之为“语言翻译的妙处”。
其二:“厌女”在哪
总论点是“厌女无处不在”,为了论述这种“无处不在”列举了十几种不同社会角色下的厌女。
其三:怎么解决/面对“厌女”
上野女士提到了两种方法:
- 与自我和解
- 把自己“他者化”
同时她也承认,一个身处当下的人是无法准确说出未来世界的具体模样的。
以及,彻底摆脱厌女症,通往“无厌女症”社会的路,除了由女性开辟的一条之外,男性也有一条。
此处,我认为把“厌女症”替换成“厌弱症”就更好理解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弱者不分性别、国籍、种族,“无厌女症”社会必定会包含“强男性”群体中的“弱男性”,这一部分“弱男性”也有进入“无厌女症”社会的需求和权利。
关于自我认定:
男性的自我认定脆弱且可具有单一性:钱、权、性(特指女性)。
判断一个男人成功与否可以只看性——有没有女人要他(被他所占有和支配)。所以否定一个男人也变得极其简单: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要他(可以被他占有和支配)。原来“强大”“勇猛”“牛逼”的男人如此脆弱不堪啊。顺便说一句,这个规则,是整个男性集体所制定且公认的。什么叫自食其果!
女性的自我认定可想而知是以男性价值为导向的,《是否对男人有用》,这个“用”包含了照顾男性本人、繁殖后代、满足男人的性需求等。
女性和女性之间的“厌女”:
男性之间的同性相斥可能是争夺社会资源(女人只是这个资源中的一部分),但女性之间的同性相斥因“女性的自我认定”走偏而变成“谁能成为对男人有用/更有用”的争夺。
生物的生存本能使然驱使我们进行这种争夺,却没有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不是资源的支配者,而是资源的支配权。所以很大一部分相斥的同性近停留在“争到了资源支配者”之后顺带分到点社会资源,却不是进一步地把这种“仅限男性”、“被男性共同体维护且坚决杜绝任何一丁点可能导致权利失控(男同)的危险”的支配权争夺过来。
又或者,其实是争夺过的,但收效甚微。
或许争夺这个词用在这里违背了此书本意,上野女士初衷其实是想看到一个强者弱者平等共存、弱者也被尊重的时代。
余音绕梁之时,我想到了经典儒家理念“天下大同,人人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中文译版再版自序时,上野女士对中国国民发出邀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读到《中国厌女》的日文译版。不知道“北大对谈”事件发生后她的这个希望有没有发生变动。
未来路远且艰,与君共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