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二里头王朝虽然被称为王朝却只相当于如今的一个县,其中青铜冶铸技术则是二里头的先进技术。青铜冶铸族群与王族分庭抗礼,最终与游牧的先商族群合作灭了二里头的王族。然而,现今的考古并不支持存在夏桀的说法。商族在攻打二里头之后开创了新的王朝,才真正有了王朝国家的气势。商字体现了商族的鸟类崇拜并代替“贾”字成为商业贸易的含义。
•夏-二里头的人祭规模小,数量也较少。相比之下商的人祭数量则庞大,盛行甚广。不过,在盘龙山地区却发现了和平式的商族,这也推测出曾经存在反对人祭的革命失败的历史。阅读盛商时期的人祭,我们会看到许多十几岁到三十多岁的青壮年被祭祀,女性则更多全尸保存,有献祭性伴的含义。男性肢解较多,更多的是只祭人头,身躯则无法找到。在一座商王墓中,整齐码放着200余个人头,令人毛骨悚然。
•在商朝武丁时期,出现过类似角斗士培训的大学,主要学习射箭和近身格斗。俘虏则成为活动靶子和格斗陪练。死亡的俘虏则会被当场祭祀坑中。这一段历史真是令人惊叹。
•周族曾经有五十年时间为商朝捕猎周边山地的羌人,作为献祭的人选。这段历史已经被抹去,只留下了聖王哺育教化的溫情故事。
•我们可以从《易经》中了解到关于俘虏们的故事。《易经》中详细描述了周文王作为商朝附庸部落首领,为商王猎捕人牲的细节。周昌到殷都参见紂王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关于人祭的一手见闻。书中还记载了被紂王关押的牢狱生活的点滴。这些真的让人大开眼界。而在后世,《易经》被视为神圣道德的代表之一,其中包括周公加入的“象传”,强调了文王的忧虑和恐惧。
•伯邑考之谜:由于纣王要给周昌加封方伯,而周昌不能拒绝。祭品越尊贵,先王越喜,纣王决定用伯邑考作祭品,且祭祀方式还包括将其做成肉羹或肉干,食用祭品也是商朝普遍存在的。周昌不能反对,更不能不吃,后来周发、旦都需食用,后世认为周公吐哺也可能与这段历史有关系。周昌顺利成为一方伯。
•一个有趣的小知识:族姓一般用来称呼男性,而氏姓则用来称呼女性。以周族为例,族姓为周,文王我们应该称呼为周昌,武王则称为周发,而周公旦则应称为周旦,不能称他们为姬昌、姬发、姬旦。
•通过殷墟考古,我们能够看到祭祀坑中的骷髅和夯士,以及被抛弃在灰坑中的卑微死者和混杂的人骨。这些都是周昌亲历过的商文明中的庸常生活。商族占据在黄河流域中的广阔土地,泡在泥水里的猪,行成串捆的俘虏,被烹食的方伯...这些残忍的现象促使孔子在晚年对《易经》的研究中相应地领会了周公要将商朝人祭现象遗忘在历史洪流中的夙愿。他整理出“六经”,树立起华夏文明的基石。让后世人们不再回想起压抑的人祭、人殉、人奠基,以及在祭祀中种种残虐现象。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