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压力的急剧加大,我们的脾气也与日俱增,动不动就火冒三丈。每当这个时候,遭殃的往往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
人真的好奇怪,为什么总会把自己最温柔、最善解人意的一面留给别人,却把自己最暴跳如雷的一面留给最亲近的家人。这个问题,我在读这本《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书中,找到了答案。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知名主持人杨澜和周国平的一番对话,原来名人也有类似的烦恼。杨澜曾问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了最爱的人”。周国平无奈地笑着说道:“这个错误我也常犯。”确实如此,我们对陌生人总是比较宽容,可是对最亲密的人我们却异常苛刻。
有个同事就跟我吐槽过类似的问题。她说在外人眼里,她婆婆就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懂事的好婆婆,嫁到这样的家庭以后享福了。殊不知,在家里,她婆婆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同事刚生完小孩,还没那么快开奶,宝宝喝不到奶,大哭不止,同事也跟着伤心落泪。站在一旁的婆婆,非但没有安慰伤心的媳妇,而是一个劲地嫌弃媳妇没有用,一滴奶都没有给她孙子喝。同事伤心不已,说这件事给她留下了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平时看到自家儿子对媳妇好,婆婆不懂哪根筋不对劲,总是百般刁难媳妇,说煮的饭菜不合口味,拖的地板不够干净。总之,就是做什么她都不满意。
这个问题真的让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她对别人那么宽容,那么通情达理,却对自己人如此苛刻呢。奥地利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认为,一个缺爱的原生家庭就容易给孩子的内心造成情感创伤。而有心理创伤的人,在建立亲密关系后,会在潜意识中期望对方可以疗愈自己。由此,就延伸出了“控制”这种行为,而这就为亲密关系的崩坏埋下了伏笔。
然而,一味地苛求最亲近的人,只会给家庭蒙上冷酷的冰霜,不利于家庭的和睦相处。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困境呢?
在《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3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1、每周跟自己对话一次,觉察自己内心的创伤。每周挑选一个时间段,好好跟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我心里有什么痛苦和烦躁的事吗我为什么会如此痛苦我这么做会不会给家人带来伤害。多问问自己这些问题,让自己的伤痛被看见,先不急着对家人发火。
2、感情中少一些控制和强迫,树立恰当的界限感。再亲密的关系,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感,是“亲密有间”的。与最近的人也是这样,既亲密,也保持一定的距离;既相互帮扶,也各自独立。
3、用更科学的方式沟通,用成年人的方式表达需求。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尽量少用暴跳如雷的方式发泄情绪,而是多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需求。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彼此可以坦诚布公,交流情感,而不是互相伤害。
正如书中所说,“亲密关系之旅实际上是一场发现自我、疗愈自我的旅程。”面对最亲近的家人,也要始终保持对自我的观察、觉知和修正,才能收获更幸福的家庭生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