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被说成是主观唯心主义,今天我想驳斥这个说法。理由一:王阳明游南镇时,一位朋友问他:“天下没有心外的东西,那么花树在深山中自然开放自然凋零,与我的心有什么关联?”王阳明回答道:“当你没有看到这朵花时,它与你的心一同沉寂;当你来观察这朵花时,它的颜色变得明亮,你会认识到这朵花并不在你心外。”这段对话常常被拿来证明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证据,但实际上这是对王阳明话语理解不深的结果。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段对话吧!这段对话的大致意思并不是说如果你不看花,它就不存在。王阳明的意思是你的眼睛受心的控制,当你没有看到花时,你的心不在花上动,所以你的心和花都处于沉寂状态。因此,花并不在你心外,因为它和你心的节奏是一致的。这其实是在指出万物一体的观念,只是万物和我们都处于沉寂状态。当你看到花时,你的心在花上动了起来,花也进入了你的眼中,所以它的颜色和你的心一样,都变得鲜艳和活跃。通俗地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以我们内心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幸福和痛苦,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意思。进一步思考一下,我们看到的花的形象是否真实呢?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红绿色盲而那朵花恰好是红色或绿色,那么你心里出现的花的形象是真实的吗?再进一步思考,几天后你还能记得那朵花的样子吗?因此,外界的一切都和我们的心息息相关,而不是唯心主义所说的我想什么就会有什么。所以王阳明的心学并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学说。
理由二: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王阳明的基本理论,被很多人批评为唯心主义的论调。他们说心外怎么可能没有物呢?心外怎么可能没有理呢?心外怎么可能没有事呢?这显然是唯心主义嘛。实际上,就连王阳明最优秀的弟子、得到真传的徐爱也曾问过类似的问题。他问王阳明:“您说心即理,那么我要孝顺父母,难道不需要从外部学习吗?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怎么知道如何孝顺父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王阳明另一个理论:万物一体。只要明白了万物一体的意思,上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万物一体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内心与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相连的。比如当你看到一棵被折断的树时,你会产生怜悯之情;当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讨饭时,你会感到同情。这就证明了万物一体。再比如,你吃的猪肉会转化为你身体的能量,你喝的中药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等等。这些都证明了万物是一体的。王阳明以前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可知充天塞地地之间,只有我的灵明自己把自己隔离。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没有我的灵明,天怎么会存在,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会俯视它们,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会改变它们的吉凶祸福。天地鬼神万物离开了我的灵明,就不存在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气的流通。这段话可以很好地阐释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也充分展现了王阳明的整体世界观。如果说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那他怎么会说我的灵明离开了天地鬼神万物也不再存在呢?实际上,心与外物、理、事的关系是体用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什么是体用关系呢?比如水和波浪的关系,没有水就没有波浪,他们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体的,这也间接证明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心与外物、理、事不是因果关系,比如风与波浪的关系,有风才会有波浪。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什么都明白了。回答徐爱的问题,王阳明解释道,如果你真的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敬父母的事情。当天冷时,你会给父母盖被;当天热时,你会给父母扇风。这些礼节在你内心已经明白了,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你父母身上,难道当你的父母去世后,这种礼节也就消失了吗?综上所述,心外无理是因为我的心与世界上的一切原理相连,只要用心去探求,总会有所得;心外无物是因为我与万物相连,所有的物都和心有关;心外无事是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事情,只是庸人自扰。我推荐大家阅读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书,他是经营四圣之一。在《干法》和《活法》中,他谈到在工作中常常遇到难题,他每天用心思考,最后忽然得到了一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