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晨跑的时候想听书,看到标题差点看成了《土与中国文化》,还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土壤学的科普读物。听到解读才发现不是这么一会儿事儿,就像西方文化中特有的骑士、日本文化中特有的忍者、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群体叫士。从“士为知己者死”,“士农工商”,包括。
其实我觉得,象棋的设计对于“士”是一个挺好的表达——在象棋里面,最靠近将帅的棋子就是士。解读者余英时,在年轻时有过8年的乡村生活经验,所以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深厚的理解,由他来写作士这个主题,也是非常合适的。
解读者把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士阶层是如何诞生的周朝时期,整个社会呈现一个金字塔的结构,最上层是周天子,然后是皇族,下面的是贵族,然后是士,士再往下就是农工商之类的最底层民众了。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非常稳固的社会结构。但是,随着周朝末年,天下打乱,底层民众有不断造反的,上层的贵族有不断没落向下沉沦的,于是,士这个阶层就变的越来越大了。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地方势力,都需要招贤纳士,对于士这个阶层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就是士这个阶层诞生的社会背景基础。另外一个思想层面的基础,余英时认为是“哲学革新”,道的思想开始萌芽,无论是儒家的君子之道,还是老子的自然之道,还是法家的王道,中国人认识的世界的方式,从鬼神论,开始探究背后的本源,也就是“道”了,于是,知识分子越来越有用武之地了。这就是士阶层诞生的思想基础。
第二部分,中国的士有什么特点,他们和西方早起的知识分子有什么区别作者提到,早起西方的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认识世界,比如古希腊的先贤们,他们热衷于研究星球的运转,但对于现实政治并不太关心,直到马克思指出,“认识世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之后,西方知识分子才开始热衷于改造世界。在西方,有一句话叫做“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比如说,古希腊强调的理想国,犹太人描绘的天国,诞生于印度的佛教所讲求的彼岸世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彼岸世界才是真实的和实在的。而中国的士,并不是这样的,但他们自从诞生之初,就一直以改造世界为己任,中国人讲究“道不远人”。就是说,中国人研究的“道”一定是和现实世界相融合的,中国人对于彼岸世界的关心并不多,孔子就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中国的士,是积极而入世的。这就是中国的士和西方早期知识分子的最大区别。
第三部分,中国的士在历史中是如何演变的。解读者说这部分是全书最重点的部分。中国的士,在最早春秋的时候,叫做游士,他们云游四海,一边游学一边分享自己的思想,并且辅佐互相看得上眼的君王。到汉代的时候,形成了士大夫阶层,而其实,大夫和士,是两个独立的阶层,大夫的阶层本来还比士要高一些的。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成为最著名的“士”,他们的放浪形骸是对现实黑暗政治的嘲讽。到了明清,在作者看来,曾国藩是最著名的士。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