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我读了很多非虚构作品,最奇妙的是对异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自己国家的陌生化建构。而这种感觉正好与作者在前言中的描述相符——人类学家们致力于沉浸在他人的世界中,摆脱先入之见,仅依靠发现和调查的方式来探索未知,并用“把陌生的熟悉化,把熟悉的陌生化”的手法来描述这种体验。
是的,无论是我抛开自己的认知,还是带上自己的观察,总能在“把熟悉的陌生化”的建构中体会到许多不同的乐趣。
更何况本书的作者有超过10年的正式语言训练和在中国进行项目研究的经历,她交流和了解到的事实完全足以使我信服。
而书中还包含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数据、概念和现实问题,例如9073模式、机构养老的分类以及“慢性生存”。我在这里顺便给出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解释。
9073模式是政府倡导的一种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采用家庭养老,7%采用社区养老,3%采用机构养老,并大力鼓励私人投资这一最后一项。
机构养老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社会福利院、私人养老机构和医院养老。
慢性生存指的是一种本来是良性症状的情况,但超过了个人主观认为的正常范围或持续时间,并成为一种病态的生命状态,无法掌控也无法治愈。(在本书中,它不仅指生活在疾病中的不良状态,还指生命本身成为有害状态,并因此涉及作者讨论现今养老院老人的生存和死亡变得更加复杂。)
除此之外,本书还有其他几个值得讨论的亮点,比如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养老问题,这个角度非常有趣且接地气。
作者认为,“孝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基础”,孝的源头实际上是父母的“仁”,这一点在养老讨论中经常被忽略。这部分的讨论真的非常精彩,大家一定要读一读,其中一些内容甚至与我刚读完的《施剑翘复仇案》对“孝”的分析有着奇妙的联系。
另外一些亮点还包括非正式、无偿和有偿的照护流转、运营和转变的讨论,作者还对比了《老无所依》和译后记中提到的许多老年主题的影视作品等。
总之,本书当然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样本选择问题(主要针对云南),可能还有一些被隐藏的真相(许多老人会因签字确认而打退堂鼓),还有一些只是轻微涉及并未深入展开的话题(护工性别、安乐死等)……但整本书关于养老的意义和所讨论的事实,远远超过了它的缺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