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一边爱着,一边告诉自己我将看到我爱的人死去”。
这本自传性绘本讲述了作者佩特斯与卡蒂相遇、相爱、相知的故事。与其他爱情故事不同的是,卡蒂是一名艾滋病患者,而且再婚,还带着一个同样身患艾滋病的儿子。摒弃我们会发现,在这个所谓“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的爱情故事中,无关“拯救”,而是“走进”―佩特斯一步步走进卡蒂的世界、艾滋病患者的世界、艾滋病的世界。而这一切的推动力便是“爱”。
爱意给了他“走进”和了解的机会。艾滋病带来了感染风险、一辈子无法摆脱的药物治疗和时时刻刻的死亡威胁。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这是完全不合算的。因此佩特斯的弟弟称其为“错误的计算”。但爱不是计算。在得知真相后,佩特斯留给了自己一秒钟的时间,让那些最极端的情绪在他的脑海和心中蔓延……但最后,他选择了“留下来”。这是爱支配下的自然举动。正是这个自然而伟大的举动,让他走进了艾滋病的小小世界,逐渐看清了自己对艾滋病的误解。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知道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因此,许多人认为艾滋病患者无法爱人,也无法生育。甚至一些未接受相关教育的人认为不可接触艾滋病患者。由于科学传播不全面,社会形成了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孤立。佩特斯在爱的支持下接受了这些社会上的先入为主观点。他坚持每天检查自己的身体是否有伤口,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避孕套。但在两次感染风波后,他发现艾滋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通过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血液和精液中的病毒几乎可以被清除;如果不幸感染,也可以通过一个星期集中的鸡尾酒疗法脱离风险;佩特斯和卡蒂最终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女儿。事实证明,爱意让佩特斯保持了必要的理性和有效的疯狂。这无疑是社会和科学领域所缺失的东西。
科学过于理性,而社会则极易趋向疯狂。但将科学的理性思维和分类思维放在社会上,会产生社会排斥和社会驱逐现象。而科学的回答并不完全准确,也并不能让每个人都听到。因此,歧视不仅存在于艾滋病患者中,还存在于人种、宗教、性别、性取向等方面。这些歧视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杀戮和仇恨。到如今,这些歧视依然在社会上产生对立和冲突,分化人类,阻碍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因此,社会应平衡科学的过度理性,科学也应通过探索和传播真理来消除社会的过度疯狂。《蓝色小药丸》告诉我们,健康的爱意能使人变得柔软且开放,真挚的爱意产生真切的关怀和关注。这种心态为科学传播和社会接受真理提供了机会。爱意成了传播真理的路径,关乎科学和社会,爱意是沟通科学和社会的纽带,引导科学和社会一起消除歧视。
这种纽带伟大而少见。如今,繁华的社会形成了浮躁的人心,浮躁的人心形成了浮华的社会。真挚的爱意逐渐成为珍稀的事物。我们习惯于将矛盾时而粗糙地挑出,时而随意地隐藏,无论对待人还是事物。因此,如今的现状是:缺少对人真挚的爱,导致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结婚率越来越低;缺少对事的爱,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遗忘、民间手艺逐渐失传;缺少对世界的爱,导致隔着屏幕,看不见人脸,许多人口无遮拦。这些遗失和对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对于我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来说,爱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过去,艾滋病常常以一种社会性话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样“宏大”的活动或许引起了人们的同情。但同情实际上也包含着不平等。这些活动并没有让我们意识到:艾滋病患者只是“不健康”,他们依然是“正常人”,需要我们以正常的方式对待。而《蓝色小药丸》通过生活化的口吻揭示了解除艾滋歧视的方法―顺着爱意的方向去期望。爱是平等的,让我们心甘情愿地“走进”。爱也是有力量的,足以推动科学发展,改变社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