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祭祀先人和神灵;戎,是战争抵御外敌和开疆拓土。战争记录在甲骨文卜辞中,祭祀则在考古中缓慢揭开面纱。
考古是我们认识古人最直观的方式,通过地层的逐步挖掘,上古社会“被迫”羞涩示人,彰显宏伟气派的宫殿甚至古人的生活日常。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祭祀和墓葬习俗。人祭(杀人祭祀上帝或先祖)、人牲祭(人和动物祭祀)、人殉(活人陪葬)、人奠基(盖建房屋把人埋在夯土中,多为婴儿)。在殷商时期,祭祀制度发展到顶峰。
究其缘由,是因为殷商国力强盛,开疆拓土,收服城邦,国力空前。为何夏朝之前只是部落混居,做不到如此宽广的统治国域,我猜测原因有二。其一是冶铜技术从西方传入中原,铜制武器,比石斧石剑强悍百倍;其二,马的驯服和马拉战车的普及发展,加速对周边番邦的统治。基于这两个重要原因,在上古商朝,势力范围得以空前发展。
本书从的历史脉络,是新石器时期(较小篇幅)到夏朝,商朝的宗教和祭祀,再到周灭商和西周对华夏现代文明的起源奠基。绝大篇幅都在说明商朝的历史。这里所说的历史并非我们理解的文字历史,从周朝开始才有文字记录,商朝及以前没有文字记录(商朝文字处于萌芽状态,周朝的文字继承商朝),只有牛的肩胛骨和龟壳,这就是甲骨文。所以这里的历史,实际上是考古资料中甲骨文的“破解”,再加上史料(主要是孔子著作),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来的夏商历史。一部好的历史著作,不仅要有数学家的逻辑,也要有文学家的想象。在现实证据面前合理想象,还原历史。或者说,大胆假设,小心推演。但是毕竟三千年前的历史,很多真相早已被黄土掩埋,大量的古迹仍旧在挖掘之中,现在推测的普适结论,很可能在未来被新发现的证据推翻。即便如此,虽说我们只是揭露上古面纱的一角,管中窥豹的那些朝代,足以让我们震撼不已。
这是一场无法解脱的恐怖之旅,有如独自走过撒满白骨的荒原。商朝历史占用了大量篇幅,其中关于祭祀坑(考古挖掘)更是论述的非常细致。在已发掘的的祭祀坑中,有人祭坑,牲畜坑,人牲混合坑,酒血坑,青铜器坑。在人祭坑中,有捆绑手脚活埋的,有砍头的,有腰斩的,有肢解散落的,有烹煮的,有男的有女的,有婴儿有少年,有的尸骨排列整齐,有的胡乱堆积数不清有多少人,有的是一两层,有的是五六层。除此之外,还有灰坑,也叫垃圾坑,完整人骨或者碎骨,可能是被乱杀丢弃或者被食用后丢弃,坑中混有生活垃圾,猪牛羊骨头,陶瓷碎片之类。对某些地方成片的祭祀坑中尸骨统计,有成千甚至上万人被用于祭祀,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人。按照作者的推测,主要是战俘,也有奴隶和贱民,当然也有一些贵族,祭祀的目的是把他们奉献给上帝和先人食用。周灭商之后,在周公旦的努力下,消灭了商朝的祭祀宗教,取代以“德”服众,或许这就是早期的儒家思想。
本书篇幅很大,579页。叹服作者编织历史的能力,在众多的资料中,把宏大的历史复刻的淋漓尽致,朴实的文字背后,尽显历史的冰冷、恐怖、残忍、压抑,还有新奇、澎湃、宏伟、嗟叹。参考的资料也非常多,主要是《史记》,六经中的《易经》和《尚书》,还有近代人的研究,比如郭沫若和顾颉刚。当然最大来源,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资料,那一块块牛的肩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