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热爱美食,这一点我们已经知道。他的豁达心态赠给了歌姬柔奴,表达了对岭南的思念情怀。同时,苏轼对待家人的深情也是人们铭记的。从故乡、亲情、赏花、友情、谈吃、家风、品茶、生死等八个方面,展现了苏轼不同的诗意和魅力。本书的作者是湘大中文系毕业的湘人彭二,他与知名国风画家符姝以及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朱卫东携手合作,共同创造了为你读诗系列。苏轼的职场生涯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然而他生性豁达,为人率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豪放诗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苏轼而言,被贬谪的岭南之地竟成为他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地方,这个盛产荔枝的地方承接了他的失意坎坷、思乡思亲和豁达浪漫。
在职场上,苏轼经历了“三起三落”。1071年,苏轼34岁,正处于人生精彩的年华,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至杭州、密、徐、湖等地,后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1084年至1094年的十年间,他再次升迁至礼部尚书,但1094年再次被贬至岭南。他第一次被贬在黄州,吃到了最鲜嫩的竹笋和长江里最肥美的江鲜。第二次是在惠州,这个地方当时条件特别艰苦。官场本就失意,但苏轼却用失意换来了诗意。岭南的荔枝见证了他的诗意。这个珍贵的水果在他这里成了常见之物。最后一次是在儋州,一个位于“天涯海角”的地方。这里天气变化多端,鱼米都没有,加上交通运输不便,食材运输困难。然而,他在这里发现了生蚝。只有像他这样有追求又挑剔的美食家,才能发现最妙的吃法。无论贬谪环境如何令人崩溃,苏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他收获了“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美食经历。
在岭南之地,苏轼虽然发现了荔枝这样美味的水果,但他依然思念家人。岭南的困苦让他明白,心安即是家。他思念眉山的山水和盛放的海棠,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留恋不舍。他思念妻子王弗,这个16岁嫁给他并在27岁去世的女子,依旧温馨地存在在他的回忆中。这份感情不会因时空和死亡而凋零。他还思念弟弟子由,这个他最亲爱的人。无论是悲伤还是高兴,甚至是死亡来临,他都会想起子由。只有子由能理解他无助、绝望和伤疤,而这些是无法对别人倾诉的无奈。如果没有子由的救助,就没有东坡的豪放和佳话。两个同样自由的灵魂,相互理解且互相欣赏。在那个残酷的时代,兄弟反目和手足相残是常事,但苏家兄弟却团结一致。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他们用诗文填充时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兄弟俩死后实现了“长叙此生”的梦想。
苏轼的豁达真性情赢得了很多优秀的朋友。他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合,但他们都希望国家富强、民众安定,并且相互欣赏对方的为人和才气。章惇曾经试图除掉苏轼,但苏轼却收下章惇的儿子作为学生,并教授被贬的章惇养生之道,丝毫没有私报仇恨。他乐观大度的态度让人称道。即使被贬谪,他依旧得到朝堂上的关怀和底层人民的热爱。这些人无畏于世俗的眼光,无关乎他的罪臣身份,依旧真诚对待他。其中,他与张怀民之间的友情尤为深刻。苏轼正悲伤地赏月,而怀民也有同样欣赏月夜的心情。他们在承天寺相遇,留下了许多美好和浪漫的回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在如此心境和月夜下,他们共同拥有宁静和自由,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瞬间。李白出自唐朝,苏轼出自宋朝,两者都是豪放不羁的人物。尽管跨越了朝代,他们的文字却穿越了时空。苏轼更是温暖人心,无论世间如何疾苦,他始终是最豁达的美食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