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三星半,更适合感性的共情能力较强的人群。
全书分成四个部分:离别、老去、和解、礼物。感情基调多是温情而略带忧伤的。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和他人故事来充实这四个主题。
1. 作者个人经历:
作者分享了他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方式以及一些令他难忘的故事。大多还是围绕着“接受与父母离别”“接受父母老去的事实”“理解因局限性而与父母产生的摩擦”“感恩生命带给我们的礼物”来写。其中他对父母的叮嘱个人是赞成的,认为儿女和父母都应是独立的存在,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并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事物。我们是家人,而不是对方的阻碍或是延续。他还鼓励我们试着表达爱,试着多去了解父母从而更能理解父母一些行为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任何一段关系如果只有一方努力维系是不健康的,难以维持下去。
然而,令我疑惑的是,尽管作者作为一个见过许多不幸家庭的人,他却说“天下的父母大多数都是一样”。事实上,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者能有这样的观点可能是因为他来自一个相对完整且美好的原生家庭。虽然这样的观点对他自己有好处,但最好不要多说,因为对于不幸的人来说,这句话很伤人。
2. 他人故事:
书里记录了几个他人故事,其中有些令人触动,特别是在看到命运不断对一个穷苦人开玩笑时。我个人最受触动的是最后两个故事,《生命依然值得》和《十万中国远征军》。这两个故事对我来说比较真实感人。其他故事则没有给我太大的感觉,可能因为作者本人的故事与我没有共同点,而且有些地方给我一种经过润色的感觉。这类题材的故事如果失去了质朴的原味就会削弱记录的意义。
总的来说,如果过于理性去看待这本书,可能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这本书给我一种美化生活的感觉,所以有时候觉得不真实,毕竟文字无法掩盖很多人的不幸。此外,这类个人成长书籍大多观点比较主观,所以它对读者的吸引力相对较弱,除非读者有相似的经历和观点。因此,这本书的评分主要取决于感性因素。毋需评价好坏,它能打动你就是好书,不能打动你就不适合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