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演化的证据 1—1 描绘地球:达尔文的旅行 1—2 解释物种:达尔文的方法 1—3 比较胚胎学:脊椎动物的躯体 1—4 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的脑 1—5 推陈出新:脊椎动物的耳骨 1—6 适应性辐射:哺乳动物的前肢 1—7 适应性辐射:哺乳动物的齿系 1—8 趋同演化:海洋与游泳 1—9 趋同演化:有袋类与有胎盘类 1—10 微粒遗传:孟德尔的豌豆 1—11 孟德尔遗传学:分离定律 1—12 孟德尔遗传学:自由组合定律 1—13 体细胞分裂:有丝分裂 1—14 生殖细胞分裂:减数分裂 1—15 果蝇、突变与连锁基因 1—16 物种形成与遗传漂变:金丝猴 1—17 自然选择实况:加拉帕戈斯雀 1—18 变化中的世界地图:大陆漂移 1—19 生命的起源与分化 1—20 古生代:从海洋走上陆地 1—21 中生代:爬行类主宰,哺乳类出现 1—22 新生代:哺乳动物大发展
第二章 生命的分子基础 2—1 生命的分子基础:DNA双螺旋 2—2 生命的分子基础:DNA复制 2—3 生命的分子基础:DNA与RNA分子 2—4 转录与翻译:蛋白质合成 2—5 生命的字母表:通用遗传密码 2—6 一个蛋白质的演化史:珠蛋白基因的启示 2—7 现存物种的关系:DNA杂交与测序 2—8 现存物种的关系:免疫学 2—9 现存物种的关系:校准分子钟 2—10 分子钟:以不同速率演化的蛋白质 2—11 快速分子钟:线粒体DNA 2—12 小卫星与微卫星:DNA指纹 2—13 两个层面的演化:分子演化与形态演化 2—14 动物形体构造:同源异形框基因 2—15 一个灭绝物种的启示:斑驴的回归
第三章 人类现存的灵长类亲属 3—1 灵长类谱系:种类划分 3—2 现存灵长类:世界分布 3—3 灵长类生态:雨林群落 3—4 灵长类生态:巢区与领地 3—5 灵长类生态:栖息地与生态位划分 3—6 食物与进食方式:饮食结构与齿系 3—7 灵长类的哺乳动物特征:树鼩骨骼 3—8 灵长类的运动方式:树栖与地栖 3—9 运动方式分析:身体比例 3—10 自主运动:幼崽发育 3—11 灵长类的抓握能力:手与脚 3—12 灵巧的手:手与动作 3—13 行为潜能:直立姿态与两足运动 3—14 社会行为的变化与哺乳动物的脑 3—15 嗅觉:鼻子与气味交流 3—16 眼睛与视觉:视野与深度知觉 3—17 眼睛与视觉:白天与彩色的世界 3—18 视觉交流:面部表情与姿态 3—19 听觉:耳朵与听力 3—20 声音交流:灵长类的叫声 3—21 脑部地图:大脑皮层 3—22 交流、语言与脑 3—23 灵长类的社交生活:社会群体与社交联系
第四章 灵长类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第五章 人类演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