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记错的话,作者曾在《我从哪里来》里对库斯图里卡的JUGONOSTALGIA情结不屑一顾,甚至认为他在那个石头城做的一切做作而虚伪。但很遗憾的是,这本书里所写的一切不仅不比库斯图里卡更高明,甚至是杂糅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拼贴记忆创造出这样一堆可怜又可悲的东西。
我对战争——特别是南斯拉夫继承战争没有任何玩笑的态度,但作者在这本书里的表现手法让我觉得恶心。首先是对待铁托暧昧不清的态度,好像是不想得罪任何一派的人。其次是作者的文字非常聒噪,似乎在努力加深非巴尔干地区的人对巴尔干地区的刻板印象,仿佛南斯拉夫人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地下精神病院里。
在作者的故乡维舍格勒,或者波斯尼亚,每个人都有着类似的口癖,心情不好了就出门撞水管,大喊大叫着发泄。另外,作者写到的许多情节,比如反复提及德里纳河上的桥和大坝是否要崩塌就是对伊沃安德里奇的《德里纳河上的桥》中的主题乏味的重复。
在《我从哪里来》中展示的文体结构的创新在这本书里表现为一种令人发指的叙述缺失,似乎刻意要用一些浮夸的结构迷惑读者,给无辜的读者造成一种作者在玩文体结构的错觉。
最后,作者标榜的“孩童般的视角”更像是一个没有合理度过青春期的,对异性既好奇又渴望的力比多过剩的巨婴,天真无邪大智若愚是好兵帅克那一类的角色,作者在这本书里塑造的主角偏执,喋喋不休,平庸但疯狂。
我觉得作家写作的题材当然是自由选择,但斯坦尼西奇这样程式化地贩卖“JUGONOSTALGIA”的行为也是非常现象级。无论是《我从哪里来》还是《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写南斯拉夫的内容几乎都包括以下部分:有一个《百年孤独》里乌尔苏拉式的奶奶,一个偏执的男性角色(很像《巴尔干间谍》,《你还记得多利贝尔吗》里出现的偏执男性长辈),一个懦弱迷惘自以为是的主角,回忆一下南斯拉夫的发达,给drugTito来个特写,然后战争爆发,ratirat,最后一个有些莫名其妙的结尾,看似魔幻现实其实究其本源都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类似,但用在他这里就显得异常虚无缥缈。
我想这样的移民/难民的身份总有一天会贩卖殆尽,等大潮退去,斯坦尼西奇只能赤身裸体地在文学干燥的沙地上爬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