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冰先生呕心沥血之70万字的大作,历时两月读完。在读的过程中穿插了宋朝历史(如《细说宋朝》)、文化(如《两宋诗词简史》)、人物(如《苏轼十讲》)各类书籍。但总体上仍然读得比较挣扎,深感旧学功底阙如。因此,因前并未读过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或许在本书中的一些遗憾能够在彼作中弥补。
掩卷沉思,总体赞同书中所述东坡先生是“人中之仙”的概念。以作者写此书的处境对照,其文字有一些“夫子自道”的况味。东坡先生在颠沛流离之人生末年还能放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必是豪放、豁达、迈往之真仙人。当下时文中充斥着他豪放欢纵、戏谑幽默之段子,其中必有不少取材于本书。但也要看到他宦海沉浮数十年,变法复制遗患无算,党争倾轧反复无常,贬谪排抑刻薄无度,平生抱负欲寄无门,那种孤独、痛苦、失意之感也自是不能避免的。他苦中作乐的心情、思想绝不可能被这些心灵鸡汤所囊括、所诠释。
人之所以为人(哪怕是圣人、伟人、贤人、谪仙人),人必然具备人的本质特征,而复杂性就是这本质特征之一。东坡先生的复杂性体现在他遭受磨难后的人生态度。常人有的愤懑、抱怨、顾影自怜、以他人之酒浇心中块垒的情绪与态度他也会有。同时他能对抗本质自我而保持风骨卓然、落落大方,不管在何种逆境之下都能够找到生活寄托。发现自然、生活、社交、文学、宗教等等种种之意趣,在建构人生与审美的能力上超脱凡俗。
追思先贤时免不了要见贤思齐。所以,到底要如何学苏东坡呢?
要学东坡先生是很难的。正如前所述,一个贤人、伟人、圣人,这都是人。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皆是人之常情,而重常情就会遇到学东坡先生之难。我们一千年后仍在追忆他的迈往、雄爽之心,本身就认为他这些我们更能看到学其之难。难在是有极高天赋而无法施展后的恬淡、难在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去向内追求真我,而不是只经历芝麻绿豆的事就“小舟从此逝”,就标榜如何豁达和乐观。而现代人容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挫折、委屈稍稍大了都无法承受,整日自怨自艾,哀叹人生多舛,这样要学东坡先生委实不易。
有难也有易,要学东坡先生也是容易的。易就易在他的人生态度并没有那么深不可测,只要待人诚恳(如对安石和安世公、对章惇及其子)、慷慨好义(如在任上赈济灾民)、博学多闻(如集儒释道三家学识于一身)、修身养性(如研究医术和美食)等等。好像还能从书中摘取列举不少。也许我们在这些事上的深入程度无法与他比附,但可以身体力行,去不断接近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那个苏东坡。
元四家之首的赵孟頫所著的《苏轼立像》十分传神生动,似可见吟哦“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东坡先生向我们走来。他行吟半生于大半个中国,终汇聚成为民族精神象征的构件。
学东坡先生,念之、行之,必应、必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