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年大火的《觉醒时代》。翻开一看,才知道,真的就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为什么会被冠上“觉醒”这个词呢?看过电视剧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一样,但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思考更深入了。
这本书收录了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傅斯年、钱玄通、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赵世炎、瞿秋白、易白沙、梁启超、邓中夏、闻一多16位那个时代伟大的先生们共四十八篇“觉醒时刻”的呐喊和思索。全书以陈独秀先生的《敬告青年》开篇,奠定了整个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基调:“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改名为《新青年》并迁往北京。自此,《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鲁迅、胡适等进步知识分子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这一批进步青年对于当时中国封建主义的思想痛心疾首,于是通过文字呐喊,想要唤醒沉睡的国人。
想到一幕电视剧中的场景:鲁迅写完《狂人日记》,大笔一甩,随即躺在一片书稿之中,脸上是淋漓呐喊后的酣畅。镜头一转,《新青年》编辑部中,大家争相传阅,对这篇新出炉的文章赞不绝口,不时还有人朗读分享一段自己感触颇深的段落,空气中洋溢着振奋的快乐。
当时的进步青年,通过文章书写呐喊,也多是直抒胸臆,而在当时的年代,这样进步的呐喊常常遭到打压和迫害。鲁迅先生奋力求学就是因着对这样环境的不满想要改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不能改变精神,中国就没有希望”,于是果断弃医从文,以笔为剑。《狂人日记》满篇不谈政治,却满篇都是“吃人”的呐喊,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基础。因此才有了前面提到的振奋场景。
正是前辈们“觉醒”的呐喊,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繁荣。此刻的我们也很值得再通过文字穿越时间,一睹前辈的“觉醒时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