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辙写给苏轼的墓志铭中,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
苏轼少年与母亲读范滂时,问道:“我立志做范滂一样的人,母亲允许吗?”程夫人答道:“你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苏轼在读庄子时说:“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苏轼想像范滂一样,奋发有为,以天下为己任,艰危不悔;像庄子一样,不为外物得失荣辱所累的超然旷观。苏轼用一生去诠释这两种情怀。
苏轼21岁入朝为官,欧阳修对他才华的欣赏溢于言表。苏轼早期的作品中,诗词小令深受欧阳修的影响。欧阳修在官场起起落落,在他的词令中,除了有遣玩游赏之意,还多了写遇到挫折忧患后的排解之力。苏轼的作品亦如此。但略有不同的是,欧阳修是借景抒怀,苏轼在此基础之上,直言哲理或襟怀。比如《行香子》:“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虞美人》:“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这两首诗既有哲理的叙述,同时又暗藏了一种开阔的襟怀。这也不乏表现了儒生“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
如果说前期是苏轼对小令的尝试,那么在他被贬官黄州之后,他的词作进入高峰。比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念奴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融会贯通。儒家是他入世的志意,是立身的根本;释、道是他无为时的慰藉之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