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厚度压缩到一半,我会给四星。一般来说,暴风雪山庄+无人生还模式很难写得差,这个模式本身就为小说带来紧迫的氛围感(类似山火元素),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读到了两部失败之作。第一部是国内推荐的那本,第二部就是本作。笠井洁的矢吹驱系列已经写到了第六部,但可惜的是,笠井洁在小说层面似乎没有任何长进:本作情节和布局可以说是毫无亮点。前作《哲密》之所以好,是因为古今两次密室的交相辉映构成了合理的故事结构,掩盖了情节上的乏味感,并与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有着深刻的联系。而本作之所以差,是因为情节推进过程中犯了一个大忌:过多地依赖不断死人的手法来推动情节。
推理小说可以比作人体,情节就是肌肉,布局就是骨架,逻辑(包含诡计)就是心脏,推理就是大脑,伏线就是血液。这五个元素中,逻辑与推理自然是最重要的,但也不代表其他元素可以忽视。本作的情节从一开始就显得无力:一封委托信就能让娜迪亚从巴黎跑到希腊,再跑到一个小岛上,每次转向都是因为信的收件人临时变动。如果我们接受了这种逻辑,笠井洁完全可以按照同样的模式不停地召唤娜迪亚,这样娜迪亚就变成了真正的工具人,人物形象也会开始崩塌。上岛后的情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死人,然后批判,然后再死人,然后再批判,如此循环。如果我们认同笠井洁是为了描写死人而写无人生还,那这就是在不断重复同样的意义;如果我们认同笠井洁是要写批判,那这就成了作者自我陶醉。
由此可见,本作的情节就像一盘散沙,没有亮点。布局的问题同样严重。布局应该是为了混淆视线而存在的,没有这个必要的话,布局就没有意义。然而,本作的布局并不是为了混淆视线,而是人物为了“比拟”这个行为本身而比拟。这又是一种无意义的重复。以笠井洁之前写过的“无头尸”元素为例,无头尸的设置是为了无头。显然,这是没有意义的存在,所以布局方面也是失败之作。
逻辑集中在结尾的推理部分。之所以说集中在结尾,是因为在结尾之前,娜迪亚所做的推理根本不存在“逻辑”的概念。应该都已经意识到娜迪亚的角色:她是矢吹驱的批判者。因此,无论娜迪亚的推理看起来多么有说服力,实际上在作品中必然是虚假的解答。所以,虽然表面上看,笠井洁用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解决了后期的奎因问题,但实质上只是绕了一个弯路,最终并没有解决它。用简单的数学比喻来说:
1. 求证A+B=C 2. 因为B=b且A+b=C,所以A+B=C
这种代换是在一个基础共识“A+b=C”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基础共识是从奎因那里传承下来的正统逻辑推理。
而代换“B=b”又是以现象学的本质直观为基础。用矢吹驱的话说就是:
“密室的本质就在于从外部将特权式的死亡梦想封闭其中,暴风雪山庄的本质就在于从内部封锁。”
因此,我们只能说,笠井洁并没有解决后期奎因问题,他只是用现象学包装了奎因式逻辑推理。而娜迪亚的推理由于没有使用本质直观的代换,所以在读者眼中就是这样的:
1. 求证A+B=C 2. 因为A+b=C,所以A+B=C
因此,我们只能说,娜迪亚的推理没有逻辑性,只是成为矢吹驱的反面教材。从这个角度来看,娜迪亚的角色形象完全崩塌。
至于伏线就不谈了。
综上所述,在这五个要素中,本作只有逻辑推理做到了及格,而且还限定为结尾中矢吹驱的逻辑推理,所以我只能给本作两星。最后分享一下我个人基于这五个要素的代表作:
五个要素齐全:《第七重解答》 只缺情节:《希腊棺材之谜》 只缺布局:《恶灵公馆》 只缺逻辑:《东方快车谋杀案》 只缺推理:《燃烧的法庭》 只缺伏线:《奇想,天动》 精彩情节:《巴斯克维尔猎犬》 精彩布局:《络新妇之理》 精彩逻辑:《药瘾侦探》 精彩推理:《七个证人》 精彩伏线:《爬虫类馆杀人事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