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章之前是前奏,15章开始迅速精彩起来,交织着心理治疗和哲学思考。一个词语的感受是:精彩!
对心理治疗印象最深的是不断的从现象(意识,潜意识,梦境)深入的挖出背后真正的焦虑,就像布雷尔对贝莎的迷恋和对马蒂尔德的讨厌其实来自于对自己变老的焦虑;尼采对路的迷恋和抗拒都来自于他对孤独的追求和孤独感之下回归社会关系的心理诉求。
中间有一段,尼采帮助布雷尔攻击布雷尔症状的现象,即贝莎本身,完全没有效果。后来尼采帮助布雷尔挖出来自己对衰老的焦虑、布雷尔通过佛洛依德的催眠看清了自己模拟孤独看到的,进而迎来了自己的治愈。
对哲学思考印象最深的、被打动和震撼的有: 1)如果你杀掉了上帝,你必须同时脱离那神殿的庇荫; 2)要创造孩子,你必须先让你自己被创造: 3)每个人都必须决定,他可以承受多少真理。
尤其是第3点,真是感慨:真理是很重的,背负真理前行是考验很大的。懂的多少真理,不意味着能承受多少真理。恐怕这也是“知易行难”另一个视角的诠释吧。
有点遗憾的话: 1)结尾感觉有一丢丢理想化,像是一个小说的完美结局了。如果真的有尼采接受治疗,不知道他会不会和自己追求孤独妥协,即是只是在言语上(因为小说里他最终拒绝了布雷尔的邀请); 2)尼采揭示了布雷尔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但是什么面对死亡,不是这部小说要讨论的内容。
总结一下的话,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心理学小说,亚隆把握着心理医生布雷尔和哲学家尼采的心理,设计了布雷尔以病人的身份对尼采进行治疗但又接受疗愈的过程,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值得推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