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看到一个王德峰老师的访谈视频,他当时的发言睿智又有深度。之后我搜索了他的书籍,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是我近期看过的最喜欢的一本。因为它解决了我一直好奇的两个问题:何为艺术和人类生存是否真的需要艺术。能将抽象复杂的问题介绍得具体而简单,这是我认为有造诣的人的最高境界。王德峰老师就有这种境界。
王老师专注于文化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的研究。这本书着眼于探索艺术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并探讨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最后还介绍了各类艺术作品,包括建筑、绘画、雕塑、音乐和文学作品,以及如何进行审美。对于非艺术行业出身,又希望学会欣赏艺术作品的人来说,这本书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为了写书评,我再次翻阅了全书,并用我的理解做了以下梳理和诠释。如果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请指正。
【何为美】
作者认为美是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美的价值即是认知的价值。审美“判断”是理性在事物的感性形式中呈现自身,包括想象力、知性(即“理论理性”)和感性对象的纯粹形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美是表现自由的情感形象。
【何为艺术】
艺术的源始契机是对人类生存情感的保存。人类对这个世界有两种认知渴望: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和对世界的情感认知。艺术即是人类生存情感的表达,与人的生存相联系。因此,“艺术作品绝非显示物之工具性的意义,而是让物显示出人对超越性存在的领会。”
【艺术作品的核心是表现其“内在视域”】
艺术作品通过其内在视域提供了超越现实的想象力的空间。伟大的艺术作品成为人类永远的导师,可以不断启发我们去保存和发展对非现实世界的想象能力。真正的审美接受是被卷入作品的内在视域中,而非仅停留在感性形式上。比如贝多芬的作品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们可以承载每一代人的生存体验。
【真正的艺术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培育我们的想象力】
艺术家通过作品创作来发现他要表现的那份非常独特的情感的本质真相。艺术家的生活情操的首要特征就是童心。真正的成熟是包含童稚的,所以失去童心就意味着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的勇气。真正的艺术家的创作与生活情操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实际生活境遇直接联系。
【如何审美】
缺乏审美经验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同样,缺乏审美经验史的民族,其文化精神也是不完整的。审美经验是非功利性的,是无欲望的快感,在感性领域中是真正自由的快感。审美思考使我们进入了“审美的孤寂”,与现实世界隔绝开来。艺术作品之所以与普通物品不同,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感性构造,没有实际功用,只在感性知觉的层面中形成了一个属于感性自身的世界。审美让人的心智通过对感性世界的自觉构造得到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处在时间的束缚下。然而,一旦进入审美经验,我们与过去和未来的联系都被切断了。接收者沉浸在艺术作品的世界中,也就是所谓的“迷狂”。
【如何欣赏五大艺术作品】
建筑:建筑的审美意象通过总体轮廓、体量、所用材料、色彩和装饰,以及与周围自然景物的关联来实现。
雕塑:雕塑创作通过尽可能单纯的空间形象引发观看者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