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会通过你的衣着、手提包包、首饰来评定成功与否。如果你的衣着住行都被这些国外品牌包围着,那么你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
那些月入三千的人,更是为了所谓的名牌不惜拆东墙补西墙,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人甚是扬言,中国没有所谓的奢侈品。
中国真的没有奢侈品吗?
在夏鼐先生写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提到一物,刷新了人们对中国奢侈品的认识。这个物品堪称奢侈。
在公元前3300年到前2300年,这个物品就已经出现在我国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中。到了公元前1500年到前1100年的商代,这个物品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没错,这个物品就是丝织品。
古人曾言,一寸缂丝一寸金。
同样以生蚕丝为主要材料的缂丝,制作过程有16道工序之多,所用彩色纬丝竟多达6000种,而其图案千变万化,工序复杂替繁多,21世纪的,当下也只能手工编织,无法用机器取代,并价格昂贵,被称为“织中之圣”。
丝织品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更新,从平织的绢,到后来有了经线显花的单色绮和多彩的刺绣,到了战国添了色彩鲜艳多彩织锦,并有锦绣河山之说。
到了汉代,丝织品的种类除了绢、绮、锦、绣之外,又有了高级的绒圈锦、印花敷彩纱和提花的罗纱。后来织造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生产出更高级丝绸跟着“丝绸之路”向国外销售,一直销售到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中去。
我国的丝绸业之所以发达,主要是养蚕技术的改进和缫丝、织造、印染等技术的提高。
养蚕技术的改良首先要改良栽桑技术。
在战国时代的铜器上的采桑图表明当时有两种桑树,高株的普通桑和矮株的地桑(鲁桑)。地桑由人工改良,古人将普通桑树主干上部砍去一段,又使其他树枝都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地桑低矮,便于采撷,而且枝繁叶茂,增加桑叶的生产量,更重要的是桑叶枝嫩叶阔,非常适合养蚕。
有了好桑树,才能养成更多良种的家蚕。
其次缫丝是获得长纤维的蚕丝的一个秘诀。要知道蚕的纤维,一根可达800—1000米的长度。纤维越长,成纱线的速度越快,而费用越低。
缫丝是整个丝织中占据最重要的部分,即使是学去了前部分,曾有外国人偷运蚕茧,没有学会煮茧缫丝法,是无法获得长纤维的优良蚕丝。
中国传统的缫丝法,先将若干蚕茧投入沸汤中,然后拣起几个蚕茧的丝头,并在一起,通过缫丝工具上的洞孔和钩,各丝纤维便粘合成了一根丝线,然后将丝线缫丝轴上去。
第三是织造技术的提高。
据历史记载,我国最早的平织织机出现在公元1世纪的东汉。当时的人们制造出了平织织机,这种是只能织出平织的织布机,织机上有卷经线的轴和卷布帛的轴,有为开梭口运动的“分经木”和“综片”,分开经线以便投梭。
织机下有两片脚踏板,用以提综片开梭口。有了脚踏板,提综就不占据着手,可以解放出来打筘或投梭。
而这种平织机6世纪才出现在欧洲,13世纪才开始广泛流行。
除了平织机,另一种便是提花机,这种机子是专门用来织造罗绮、平纹绮、织锦、绒圈锦等复杂花纹的丝织品。
第四,是印染技术的提高。在汉代,染丝线和印染织物的染料,多用植物染料,如靛青、茜红、栀黄等;也采用矿物染料,银朱、绢云母粉末、硫化铅。
当时,除了五种正色—红、黄、蓝、白、黑之外,还有几种简色,紫、褐、绿等,并且它们又有着不同的色调,全部色调在二十种以上。
在当时,丰富的色彩造就了光彩夺目的丝织品,有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织品这颗明珠,凭借着她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留下了她最厚重的色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