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阅读此书的正文部分时,大部分时候我没有共鸣,原因如下:首先,这本书提到的书目,一半以上我没读过。其次,那些我没读过的书,一半以上我甚至没听说过。此外,我听过但没读过的那些书,在读完角谷老师的书评后,依然不知道它们在讲什么。
我觉得角谷老师应该向焦雄屏老师取取经验。当我看焦老师解读《分手的决心》的视频时,虽然我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在看完视频后,我已经很清楚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澄清一下,我真不是焦雄屏的粉丝。焦老师的视频时长都不长,大概十分钟左右。在阅读量下降的时代,相比于角谷老师的两三页书评,这应该算是公平的。
不过这本书还是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尤其是关于作者的介绍部分。角谷老师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纽约时报》供职,按照不出书、不拿钱、不结朋友的原则,写了大半辈子的书评。问题出现了,既然你不出书,请问这本书是如何出版的呢?
并不是要批评角谷老师,只是我怀疑此书的出版可能违背了作者本人的意愿。如果是这样的话,被挑选出的篇目可能并不能代表作者的真实能力或想法。如果是角谷老师自己来挑选篇目,读这本书可能会有另一种感受。
另外,最近常被一个问题困扰:评论者和原作者保持距离,真的一定是好事吗?虽然原则上评论者和创作者保持距离可以避免被个人情感影响,更有利于客观评论,但如今我越来越觉得,评论者的无知会导致视野的狭隘。
所以现在我更愿意接近创作者,倾听他们的创作意图和调研过程。虽然我未必会将听到的一切写入文章,但保持开阔的思路,不要总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说自话,对写作者会有好处。
以上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