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鬼现象流行的根源,与人类生命的永恒谜题相关,即死亡的不可避免。人们假设死后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于是出现了「鬼」的概念。中国人对鬼与活人之间的紧密关联,但又阴阳两隔的神秘感十分着迷。在以史、文化、政治和社会为出发点的众多讨论鬼的书籍中,有诸如「鬼是统治者用以操纵人心的工具」的言论,让人乏味不堪。作者渴望一本能够带来新观点和方向,开辟全新「溯鬼道路」的书籍,让「鬼的研究」能够不断发展,避免止步于陈词滥调的重复。
在《早期中国的鬼》一书中,蒲慕州避免了夸夸其谈,而是用具体的论点展开了论述。他详细讨论了鬼的起源、「魂」与「魄」的区别以及鬼的形象的建立。在第三、四和五章中,作者延续了关于鬼的形象的讨论,进一步探讨了中国文化与鬼的关系。鬼首先是因人们的目的创造而存在,但由于其不可预测性,人们发现了鬼的无穷可能性,并赋予了更多意义。
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佛教和道教之间的大战。佛教指责鬼,而道教则理解鬼的冤情。佛教通过描绘鬼的堕落来劝说人们践行正道,避免堕入悲惨境地;而道教则利用鬼的受难和报复来贴上「为民除害」的标签。道教宣称世界被各种鬼所侵扰,道教的使命是遏制和驱逐恶鬼,造福人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和道教之间一个重大的区别,即它们对鬼的来源有不同的观点。宗教因其神秘性而引起敬畏,但鬼并非完全如此,人们害怕鬼是因为未知,而不是因为宗教。因此,观察宗教对鬼的解释就像好学生站在制高点上批评坏学生的道德,非常有趣。虽然篇幅有限,但在这本书中,佛教和道教的争论或许就是展示研究鬼之道路的一小部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