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气候或地质原因,地球历史上已有五次生物大规模灭绝发生,其中第五次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即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然而,在近几百年中,随着人类文明步入工业化时代,生物灭绝速度远高于正常速度,许多物种已消失。当一个物种灭绝时,人们往往感到遗憾,但由于日常生活几乎不受影响,往往还是不以为意。但在一些科学家看来,人类活动造成的第六次生物大规模灭绝已经开始。《消失动物图鉴》旨在敲响物种大规模灭绝的警钟。
该书展示了69幅已经灭绝或近乎灭绝的动物肖像,均是从荷兰莱顿自然博物馆的标本中选择的。全书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史前灭绝、探险与殖民时期(1681—1945)、高速发展的经济时期(1945年至今),最后介绍了相关变化和争论。
通过其中列举的消失动物,可以直观地看出,史前人类的捕猎是猛犸、洞熊等大型动物灭绝的原因之一,但由于证据不足,对这些动物如何灭绝仍有争议。进入工业化时代,可以清楚地看出,正是人类活动使生物灭绝呈加速之势。渡渡鸟是个很鲜明的例子,随着殖民者来到毛里求斯,这种性格温顺的鸟类在见到人类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就灭绝了。
此外,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存空间的侵占是更大的影响。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前,动物有广大的生存空间,甚至还有许多人类鲜少踏足的领域。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的足迹不仅深入了曾经人迹罕至的山野,而且扩大的人口和生活圈子也进一步挤压了动物生存空间,曾在人类定居点附近游荡的虎豹、豺狼等猛兽早已避入深山。而人类修筑水坝等行为也影响了水生动物的繁殖。另外,工业化带来的污染也使很多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得脆弱。
二战后,一个有益变化是人类环保意识增强,并开始有意识地预防物种灭绝。科学界和各种自然保护组织采取行动保护濒危动物,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往往优先于环境保护,而当人们意识到问题严峻时,往往为时已晚。阅读中不由想到前两年关于白鲟的报道,2006-2013年,科学家在长江上游的原白鲟主要产卵地和其邻近江段开展了8次大规模的水声学探测和试验性捕捞调查,但未调查到一条白鲟活体。之后,白鲟被宣布灭绝。这种起源于约2亿年前的物种就这么消失了。
书中的肖像记录了消失的动物,并讲述了它们的过往和消失原因,如日本海狮、巴氏朴丽鱼、巴巴里狮、长尾弹鼠、苏门答腊兔等。平淡的文字呈现出一个个物种消失所带来的悲剧。然而,这些只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据统计,1900年以来,已累计损失超过237,000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有400多种脊椎动物灭绝。通过书中所呈现的那些肃穆的图片,可以看出这对自然界构成了怎样的悲剧。
这些动物在书中无声地消失了,但当这一过程达到一定规模时,生态系统就必然失衡,引发严重的生态灾难。翻动书页,看着一幅幅昨日的残影,这一切将不由得警醒我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