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有人和我一样喜欢这个特立独行的作家。有那么多人欣赏他喜爱他,证明了他的价值所在。
王小波是谁他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他被称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也是被文坛最唾弃的作家;有人说他是一匹脱缰的野马;有人说他是一个文学的痞子;有人说他是真正的浪漫骑士…
著名作家冯唐对王小波有四大“负面”评价:文字寒碜,结构臃肿,流于趣味和缺少分量;还有三大“正面”评价:第一,有趣味;第二,说真话;第三,纯粹个人主义的边缘态度。他还说,白话运动到现在,现代汉语文学刚刚有了真正的开始,这个开始里面有王小波。
此书的作者从青少年时期就喜欢并且研究王小波。他说,王小波死后的时代是作家肉身陨落而精神闪耀的时代。他认为,王小波对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90年代之后的转型,有着重要象征意义,值得去认真研究。他如“彗星般的来去,留下光,留下热”,却也不断被审视、引发争议甚至被曲解。正是如此我们更想揭开王小波的神秘面纱,了解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为了给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客观、真实的王小波,作者遍访王小波的故人亲友,广泛借助王小波及相关人士的作品、书信、电邮等,援引第一手资料,耗费十来年的心血,持续地采访、资料收集、思考、研究,一再改版,才有了如今的《王小波传》。
这本书以王小波的人生轨迹为记述主轴,以王小波的死亡为切入点,一点一点如抽丝剥茧般,追溯他的童年、少年时代、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一直写到重回北京再返校园、留学海外后回国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的经历。这不单单是对王小波一个人的生活、文学造诣的梳理演绎,还是对王小波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浓缩呈现。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们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透过王小波,我们看到了“革命北京”的“大院文化”,看到了知青的生活状况,看到了“出国潮”,看到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踌躇……
写传记一般都是会鼓吹传主如何神勇、如何与众不同,更近乎一种神话的存在。我很开心作者完美避开了这一点,他笔下的王小波走下了神坛,和万千知青一样,没有突如其来的眷顾,没有神一般的运气,他落魄、不得志,但不论如何艰难的处境,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写作,也正是这种精神才会让我们能够看到他。
最后借用后记的一段话“在中国文学用短短二十年走过西方几百年思潮的岁月里,王小波固执地进行着无人问津甚至遭人反感的文学试验;当中国文学遭遇市场大潮狙击时,王小波却在市场中看到了自由狂欢的契机,并试图树立新的美学规范和文学理想。这是一条寂寞的“减熵”之路,目标是要在布满荆棘的荒野上,走一条前人未走的文学小路,赌注便是生命。王小波以非正常的死亡,诠释了自由的意义:活到灿烂至极、美丽至极,绝不向衰老低头,绝不对平庸生活低头。王小波的文字,就像是文学的一条暗河,当其蛰伏之时,不可谓不弱小,然而,恰逢其时喷涌而出时,就立刻显现出卓尔不群的姿态。对于它,虽然人们毁誉参半,但它那种挑战权威、颠覆正统的气息,让那些看似悲天悯人的道德学究原形毕露;在它的那些有着自由主义的理想气息、高蹈流走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背后,则是自由阔大的生命意志与独树一帜的美学风范。”
这也是我特别喜欢此书深蓝的包装封面上点缀这点点银色一样,确像王小波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已经添了一笔,也曾启蒙一些年轻人包括我在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