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一章时几乎要放弃了。那些英国黑人女性(大多数是女权战士和/或跨性别同性恋者),他们的世界与我的相去甚远,毫不相关。然而,在旅途中我只带了这本书,而梅雨中的街头小座又非常适合读点东西,所以我就开始读了起来。
在美国,黑人人权这个政治话题已经成为一道无法轻视的难题,意味着十分敏感且重要。然而,英国人对此谈论起来更加坦然。但事实上,关键还是自我认同是否能够坦然面对。女性也是如此,她们讨厌被传统性别定义所束缚,是否一定要采用非二元性别或跨性别等人为的明确定义呢?全书的主要人物阿玛沿着这条线索,她的朋友们都认为她很有趣(因为她拥有自由主义、黑人人权、女同性恋和艺术家等多重身份),而觉得她的朋友雪梨则显得死板乏味(因为她是直女、过着一夫一妻制的生活,尽管丈夫有不可告人的外遇,以及她是一位严厉的中学教师)。但为什么前者被认为有趣,后者则显得乏味呢?究竟是谁给了这些定义,做出了选择,并反对社会传统的偏见呢?是否将其替代为另一套带有极端偏见的定义系统呢?
雪梨和卡罗尔两个人都选择了符合主流社会定义的生活方式。在受到雪梨的激励下,卡罗尔选择迈出了一步,成为了主流社会的精英。从打扮到谈吐到社交圈到价值观,你可以说她取得了成功,也可以说她被驯化了。然而,这真的重要吗?当我心安处,与社会他人和解,与自己和解时,这才是俗世的成熟过程,也即所谓的自我一致。定义并不重要,但选择则至关重要。
与中国人相比,他们的挣扎可能较少。这要归功于那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君子和而不同”,还有“上善若水”等数千年来内在的归属感,以及自然宇宙中的协和之道。我自己虽然渺小如微尘,却要坚韧向上,并在江湖中从容不迫,不被固执或遗忘所左右。有人说中国人的立场模糊、功利实际、附庸从众,缺乏自我价值。然而,自我定义真的如此重要吗?佛教告诉我们要“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自我定义的执念是否就是一种我执?
书的最后一章可以说是一种直截了当的升华。你是否在乎肤色,请去检验一下你的基因。在人类进化迁移史中,谁的血统会如此纯正呢?戏剧性的是,实际上你可能与拥有不同肤色的直系血亲关系,这就是你的来处,也是你的归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