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漂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共收录了19篇散文。这19篇文章串联起了作者从小县城一路打拼到大成都的四十多年时光。
故事从1980年代一段朦胧美好的初恋讲起,“我”出生在川东北小城达县,父亲是煤矿上的搬运工,靠着卖体力养活一家老小。低微的社会地位和贫困的生活让“我”一心想要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束缚。
于是,我靠着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在22岁时成了一名“大”学生,千辛万苦从小县城“移民”到大成都,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有了蒸蒸日上的事业。一路“漂泊”的上卷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接着展开的是讲述“我”定居成都的下卷了。在成都,“我”亲历了5·12汶川大地震,搬过五次家,“我”的儿子出国留学,“我”当上了爷爷,养了小狗,还会在闲时去郊外看看花儿。理想的生活大抵也就是如此吧!
在看《蓉漂记》的时候,我还是很有感触的,毕竟我可太能体会樊雄在书中所描述的一个个画面和场景了。
他回忆了盐道街3号的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在这件小屋里,他和另外两位好友轮流挤在一张单人床上。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每天聊很多踌躇满志的话题。
这篇文章让我一下子就回忆起了自己大学刚毕业时候的那段日子。当时为了省钱和省时间,我也是和别人一起在单位附近合租的。经过二房东改造后的房子,连厨房都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单间”,而这个所谓的“单间”就成了我在上海的第一个不能叫做家的“家”。屋子着实小的可以,里面只能摆一张狭小的书桌,一张不能随便翻身的单人床,以及一个超级简陋的小衣柜。夏天热,冬天冷,条件艰苦到我不想在回忆。而且和樊雄不同,那时的我压根就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是想着过一天就是一天。不过也得亏那时的我没有什么宏伟目标,于是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一天天坚持下来了。再后来我的工作慢慢变好,收入也逐渐宽裕。虽然也还是租房子,虽然也时不时得搬家,但整体居住条件确实在越变越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呀,我都可以放肆买书而不用担心没有地方放了呀!
一边看《蓉漂记》,一边回忆自己那么多年的“沪漂”生活,我想说呀,我们虽然都是小小浮萍,但小小浮萍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也可以看到大大的世界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