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读《乡土中国》,对我这个在城市长大的90年代末出生的人来说,是揭开了乡村的“神秘面纱”。通过阅读,我更多地理解了老一辈的固执观念。在当今不断变动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到何处去寻找自我认同与和谐?还是像浮士德精神那样,不死不休。
重点阅读了乡土重建这一部分,作者从对中国城乡的区别的研究中得出中国的根在于乡土,进而对时下导致乡土结构瘫痪的弊病进行分析。然后,循序渐进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想法:从最核心的土地制度开始,到双轨政治、乡土复员、乡村工业、资本积累这些作者认为能够使新中国发展起来的关键环节的改革建构的设想。
如果单纯看作者论述的材料,自身生活的时代背景,家乡的调研,以及云南农村的调研,得出这些结论似乎不太够。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下,社会学家们没有条件去为论文而做论文,他们是希望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把握住宏观的命脉,去探索未来的国家制度。
在阅读后记和附录几章后,深为费先生的情怀所感动。我也明白了“像我这样的书生,除了这种工作之外,还能有多少能为国家服务的机会呢”。新中国的成立不负费老所望。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也使中国发展起来了。同时,知识和资本相互汲取,高楼林立,这或许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