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楚国的了解只是知道,在春秋争霸的历史中,有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其中有楚庄王、屈原等楚国人。同时也知道楚国和秦国有着仇怨,最终被秦国所灭。当我看到这本名为《楚国兴旺史》的书时,决定要读一读,希望能了解楚国的源头、建国经历以及成长为差点打败秦国成为统一六国的霸主,最后为什么会被秦国灭亡。这本书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提供了史学依据,结合了史论与大量图片,对读者理解文字内容提供了帮助。
在第一章中,作者对楚国、秦国和鲜卑三家关于自己家世的说辞进行了对比,发现他们都是来自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人,他们的先祖在尧舜禹时代都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但这三族在尧舜禹时代后失去了明确的世系,历史也变得混乱。他们都有着类似“或在中国,或在四夷”的叙述。
关于楚国的起源,是源于中原正统血脉还是三苗,并不清楚,但他们一直未能融入中原各部族,一直保持着中原的身份。在《诗经·商颂·殷武》中有一句“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这句诗描绘了商朝人眼中楚人的形象,商人把楚人驱赶到更远的丛林,甚至将抓到的楚人用于祭祀或殉葬。
《诗经·商颂·殷武》还描绘了商王武丁伐楚的情景。由于整个商朝时期,楚人不得不忍受吞声,臣服于强横的商人。据说在周人寻找盟友一起推翻商王朝时,楚人首领鬻熊及时投靠了周文王,但是否受到王室的重视还存疑,因为周王朝在建立时并未分封楚人。后来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时,楚国的国土只有区区五十里,并且被分封为等级最低的“子爵”。
楚国在兴起阶段与中原各国相比是一个穷乡僻壤,祭祖时他们会偷邻居鄀国的小牛,这奇怪的行为奠定了楚国祭祖活动只在晚上进行的传统。去参加周王朝的“岐阳之盟”时,他们拿不出像样的贡礼,只有简陋的木车上拉着一束捆好的茅草和几把弓箭,与其他诸侯王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周成王召集诸侯时,楚国的熊绎和鲜卑之君在可怜巴巴地看守祭祀的火堆旁,与其他诸侯国君推杯换盏身着锦衣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这表现了楚国在西周初期的地位。
直到楚庄王执政期间,楚国才逐渐摆脱了被中原正统文化排挤的边缘身份。楚庄王有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名言,他的故事也成为了“问鼎中原”的典故。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位无疑不可忽视,甚至让最后的胜者秦国忌惮。楚国文化诡谲瑰丽,海纳百川,饱含诗意,深远地影响着后世中国。通过不断的考古发现,我们得以证明楚人当时的辉煌文明,尤其是曾侯乙墓的考古纪录片让我深感震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