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献给少女杨柳》是我最喜欢的余华的中篇小说。我觉得这部小说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它。我不是说我完全看不懂,而是大部分情节都是不确定的,而我不知道余华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表达什么。小说中的大部分情节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时间坐标的多样性。有三个时间坐标同时存在,并且用四部分不同的描述重复了同一个事件。每个部分描述了许多不同的细节,给人一种时空错乱和多个平行宇宙交叠的魅力感。但是由于我的固有观念,我觉得肯定存在某种确定的情节,所以我仔细阅读了三遍,并认真做了笔记,列举出四个描述中相同部分的不同说法。我的主要目的是要弄清楚杨柳离世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我和外乡人是否是同一个人。但最终,我只得出了一个结论:除了烟城少女杨柳17岁离世并捐献了眼角膜外,一个年轻人在上海的医院得到了眼角膜这些部分是确定的,其他的都无法确定。一个多月之后的今天,我突然豁然开朗,意识到余华可能不想表达一个确定的情节,他可能是在进行小说创作中的一种先锋实验。小说并不一定要写确定性的事情,也可以写主人公的臆想,比如《四月三日事件》。同时,小说也可以写不确定的情节,因为现实世界往往就是不确定的。小说可能想表达的是历史甚至当下事件都是真假掺杂的,或者在不同的人眼中,事情的真相并不完全相同。这也暗示了物理学中认为从量子层面观察世界是不确定的。余华当时可能并不知道量子力学,这就是小说和物理的浪漫邂逅。之前对小说结尾的理解也很困扰我,为什么说有十颗炸弹埋在小城的十个地方,而且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或者也可以说小城里有十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现在我突然明白了,这可能是余华对生活的隐喻和警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