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磨灭,是人造之物在大自然面前彻底败北的痕迹。
观照磨灭,即关照自己和事物之间,横亘着的巨大的时间。
博尔赫斯曾说,经过摩擦消减的隐喻才是真理。
大野一雄称,墙上磨损出的那个凹陷,即是他自己。
然而,更令我敬畏的是那些停留在遗忘的尽头、已失去原貌的断句残诗。
传说中源自萨福之手的诗“春/太长/贡古拉”,完整的诗篇早已消失,只留下几个固定名词。埃兹拉·庞德为这几行字做了简洁而优雅的修补,并加上了题名。
我还知道一首更短的诗,流传至今只剩下“vixit”一个单词。据说这是古罗马时代为一位公主所作的悼念挽歌,可惜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意为“活着”的拉丁语动词vivo的第三人称过去式。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时候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只有非常杰出的人被称为倜傥。”
北宋梅尧臣说:“子虔和贤者一起,观赏磨灭了多年的东西。”
所有的真实即事物已磨灭到无法磨灭的状态。
博尔赫斯曾经在朋友家看到一本奇妙的百科辞典,其中记录了一个叫特隆的未知国度,特隆自有一套隐秘的规律支配着它的运转,比如,事物会自行复制。
特隆的事物不断复制,当人们遗忘事物的细节时,事物就会逐渐模糊、消失。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石头门槛,只要乞丐还在,门槛就一直存在;一旦乞丐死去,门槛也会消失。有时,偶然停在门槛上的几只鸟,或者一匹马,也能挽救一座废墟。
宗教学家植岛启司在《圣地的想象力》中说:“对于圣地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供奉哪位神灵。一地祭祀的神灵会随着时代和统治者的变化而变化,这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关键在于,圣地是一处被认定、被隔绝的神圣场所。一旦场所被认定了,神灵才会来此。圣地是不可被移动的。”
“托马森”是指花费了巨额成本建造却被半途废弃、静置不用的建筑或装置。这个名词的来源是七十年代巨人队的外援棒球选手。
赤瀨川原平形容那些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被抛弃一边,卑微到像个笑话的小东西,带着会心的幽默感。
杜尚的“inframince”是对事物的“轻薄”进行美学探索。
在巴尔扎克信奉的能量经济学中,幸福就像驴皮,是一种定量,享受它的时候它就会减少。普鲁斯特说:“巴尔扎克将浮现在脑海中的东西完整地书写下来。”极度磨灭的写作必然导致极度磨灭的人生。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在漫漫岁月中,那些沾染了树木花草的威严和哀愁。”
在明治维新时期1868年,政府强力宣扬神道,并打压佛教,这一事件被称为“废佛毁释”。
即使碎片上所有人为的痕迹都消失了,它仍然是雕像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