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高考已经圆满结束,成绩也于前几日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少莘莘学子即将步入向往的象牙塔,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无论本人还是家人,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但是,未来真的就会一帆风顺吗?
国内一所大学曾对当年入学的新生做过调查,结论令人震惊:超过70%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没有规划,对人生前路感到迷茫。
不少学生表示,以前都是以高考为目标,只需要专心学习,方向明确且单一。可进入大学后,前方的路有很多,竞争也没有那么大,不知道怎么选择,不知道跟谁比,忽然间觉得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不知如何是好。
“大学生迷茫”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百度上的搜索结果多达7200万条。
在本该朝气蓬勃的年龄,这种迷茫却将其中的一些人困在了一种漂泊的状态中,冷漠、焦虑成为了情绪的主导,无所事事、愤世嫉俗是他们最鲜明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戴蒙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年轻人普遍缺乏动机来源,对目标感认识不清。
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著成《目标感》一书出版,希望能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供解决的思路。
一、什么是目标感
戴蒙认为,对年轻人来说,“目标是指为了完成对自我有意义,同时对自我之外的世界也有意义的事情时,产生的稳定且可概括的意图”。目标能够“确保一个人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在其行动上作出承诺,并且通常在对它的实现上还要有所进展”。
目标感,其实就是深藏于内心的那个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是指引人们持续行动、咬牙坚持的指南针。
目标感的核心,不是具体的目标,而是“感”,就是经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能以此为行动指引。
目标感如同一种来自内心的召唤,哪怕枯燥无聊的事情也能从中找到意义,进而产生动力、形成积极心态,而不是自毁、自弃。
二、目标感有何意义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对象中,27%没有目标;60%目标模糊;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能把目标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这项持续25年的跟踪研究显示:
有清晰长期目标的3%,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大多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有清晰短期目标的10%,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的专业人士。
目标模糊的60%,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可以看出,目标感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年轻人喜欢探索世界,愿意突破个人极限,同时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