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村上春树的死忠粉,不会他出一本就看一本。看这本的契机,源自他在自传《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对本书情节的描述,“主人公多崎作出生于名古屋,高中时代,非常要好的四位同班同学向他宣布从今以后再也不想见到你,再也不想跟你说话了,却没说明理由……”让我想起去年看的电影《伊妮舍林的报丧女妖(2022)》。相似的设定,文本会有什么不同吗正是出于这种微妙的好奇心,看的这本书。
村上春树很善于用温凉的笔触,抒写那些极复杂幽微的情绪。譬如那个在书中反复提到的法文曲名,Le Mal du Pays,由田园风光唤起的莫名的哀愁,很难准确翻译,是一种非经过不可知的、很私人的情绪体验。他笔下的主人公,有着与他相类的气质,温和无害、内敛沉静。自认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在我看来是冷色调的,冷而不冰,恰似如水的夜色,或柔润的玉石。性格决定命运,他更倾向于向内探索的特质,一方面毁了他,又一方面重塑了他。
内向型人格的人,虽然不多表露,实际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对痛苦的感知。多崎作被团体抛弃后的自我放弃的状态,我是很能理解的。他太痛了,以致被击倒了,作不出任何有效的反应。逃避并不可耻,人有一个自我,可以去那里避难,是很幸运的事。但逃避确实是无用的,就像沙罗说的,“哪怕记忆能掩藏,历史却无法改变。”避而不谈,伤口才无法愈合。
不幸之幸,多崎作内核很稳定。当时,他被狠狠地击倒了,很久没能爬起来,但最终没有被击溃。在成长期经历过他这种阵痛的,很多走不出来,有的自杀了,有的抑郁了,有的求诸酒精、烟草、迷幻剂……这并不是说,他是完美无缺的。没人能在碎成一地后,铸成金身。他只是没有变得很坏。
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部分的他被长久地困在了那里。这就是巡礼之年的意义。沙罗(或者说村上)让作到名古屋、甚至芬兰去,去见赤、青、黑,和他们面对面交谈,弄清当年的真相,直面彼此内心的慢性创面。撕开伤口,挤出脓血,刮去腐肉。非得要如此不可,以痛止痛,以毒攻毒,非如此不可以痊愈。尽管这时候也痛,但痛表示活着,活着仍然是可喜的。
毕竟,去日苦多,来日方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