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知道为何将这本书放入待读清单了,大概是因为超高的评价,以及最初推荐的文章里表示,这本书“揭示了利益流动的本质”。
而这次之所以想要翻出这本书来看,很大程度上是受直觉的指引,由部门作风评议引发,觉得身边利益关系复杂,对上级、对平级、对下级,不知如何应对,想着这本书既然号称将利益本质分析透了,那不妨学习下。
开了头才发现,比起说是科普书,不如说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我这样的离开校园十多年的非财政经管类专业的职场人而言,真的读来晦涩(看到书评里许多人还说写得浅显易懂……好吧是我相关储备知识过低了),于我而言信息密度极高,虽然微信读书上才三百多页,但断断续续地愣是翻了一个多月(有工作忙的缘故,但难啃也是真的难啃)。
看的过程中,也时常有“原来是这样啊”,“这个描述好形象,有趣又贴切”,但总体来说,就是觉得难,很多地方看得不太懂,回顾时也觉得模糊,没有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
开始阅读前,上豆瓣搜了下书评,发现了来自豆友贾里的一篇书评,短短1500字高度概括了本书内容,于是专门收藏了。真的自己开始看之后,发现,咦,好像那篇评价里提及的内容都在序言里等看完了全书回头再看,虽然序言里确实都有提及(其实也很正常,序言里笼统介绍本书内容嘛),但贾里的那篇书评确实还是很精要,整本书差不多就是讲了那些内容。
原本,对于这样看不懂的书籍,我会选择将书摘复制下来,然后调整下格式,删除点内容(但因为不懂,基本也删不掉多少),以结构化书评的形式记录下来。
但贾里的书评对我的触动太大了,如此精炼的语言将书的脉络全部厘清,假使将来我们真的需要运用到书里的知识时,大抵也会翻阅书本,而不是在上万字的书评里找来找去的(毕竟有目录快多了,电子书的话还可以直接搜索)。看上去简单的千字书评,其实对阅读的要求更高,若不是真的看清了本书脉络,轻易还真写不出来呢。同时,这样的书评才更担得起“定格感想”的作用。
基于对该书评作者的好奇,特意去了ta的主页查看,发现有400多本书的记录,大多是短评,可即便字数少,也是寥寥数语跃然纸上,或简要概括主干,或简单叙述感想,或兼而有之,评价虽简但对他人启发不小。
太向往了,决定向ta学习。
知识型的书籍,如有必要,知识点摘要交给条目式的结构化书评,自己的书评,就应当像小H书那样,千字以内(真有必要就超一些)。
以上文字已超限,也算不得“精炼”的书评,更像是读书日记。以下,便是致(借)敬(鉴)豆友的书评,帮助自己将书的逻辑线记录下来。
为了不混淆,另起一篇。
以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