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开启,韩寒荣获一等奖。那时,我只有7岁,在三线小城生活,对作文一无所知。2005年,我上初中,周围的同学私下传阅《三重门》给我带来了深刻的震撼。那时距《三重门》出版已经过去四年了。之后,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和韩寒的《韩寒五年》相继出版,韩寒和郭敬明成为了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作为一个读者,我一直追随着这些从"新概念"走出来的80后作家,跟随他们的脚步。随着这些80后作家的崛起,"青春文学"迅速成为了畅销书市场上备受追捧的类型,好几本畅销书销售额超过百万。另外一批80后作家如张悦然、周嘉宁、刘嘉俊等也纷纷进入大众视野。如今回首看,那些当年名声鹊起、风光无限的80后作家已经消失无踪,他们的成长过程我们无法得知。幸运的是,和他们一样是以"新概念"出道的80后作家王若虚独自完成了《狂热》这本十九万字的著作,为我们书写了他们那一代人的青春和"狂热"。
这本书名为《狂热》,王若虚以此表达了两层意义,一是当我们遭遇狂热时,我们如何在风口上写作;二是当狂热结束时,风停了,浪潮退去,梦也惊醒了,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己曾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小说着重塑造了三个主要角色:北大才子秦襄、自负却发现自己凡夫俗子的全天然,以及凭借短篇故事一夜成名却离家出走的鹿原。这三个人因参加"青文赛"结缘,并在之后的十年中相互影响,共同融入了"80后文学狂热期"。小说贯穿始终按照时间先后进行,分为头角、盛宴和鸣金三个阶段,但每个时间线上又有不同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与其他人物的命运轨迹交织在一起。作者巧妙地安排时间和空间,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小说中,秦襄、全天然和鹿原参赛的初衷各不相同,他们投身于"青文赛"创造的文学盛宴,然而盛宴结束后,他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归处。一些人以"青文赛"为跳板考入名校,有人涉足影视界,有人成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少部分留了下来。那些留下来的人陷入了狂热退去后的失落和迷茫中,怀着"还能不能继续写作"的疑问,艰难地进行着转型,从校园青春文学转向纯文学。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他们最终明白长期坚持当个作家是多么不易,这让人动容。
《狂热》读罢令人唏嘘,也让人深思。少年时刻成名最终却泯然众人,让人遗憾。但是,深入思考会发现"长期坚持当一个写作者最是不易"这一点更加令人感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