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所谓“复杂”,是指不仅仅依靠感受阅读,还要调动思考、发挥想象、运用知识和形成观念等能力。这一套下来,阅读就需要具备文学想象力、知识储备和对作者写作动机的推理能力。这本书打开了高级别阅读的大门,提供了一些新的角度和可能性。例如,为什么作者要描写这顶帽子?为什么主人公只穿黄色衣服?这个皮包又代表着什么?作者只说了这些吗?除了作者写出来的,还有什么内容是读者需要自己发掘的?阅读需要提出无数个“为什么”,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细致阅读,阅读量无法提供发散思维,但却能提供很好的见识。
下面是一些摘抄:
1、阅读文学作品如果一定要回答“效用”,大概有两个:督促人成为人,以及推迟判断。
2、推迟判断的前提是,自我已经对事物有了明晰的理解力,理解力越丰富,决断会越进行。
3、“自身通透”的核心含义大概是:“洞明自己在何处,全心全意地洞察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够贴切地按照自己的真实天性行事,将自己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4、笼统地概括一部作品本身就是失去了它。因此,作品需要读者对其进行“剥开”动作,这个动作属于创作。
5、普通作者阅读的目的无非是让作品尽可能地“生命化”。作品与读者经验相重合的部分越多,读者就越能将作品视为属于自己的部分。
6、如果我们相信小说的目的并不是照搬和模仿现实,而是探索存在问题,那么在小说中很难用具体的生活场景来一一验证情境。
7、“人生之意义”这种提法从来不会出现在那些身边带着月亮和荷锄归的人身上,正如昆德拉在《身份》中所描述的:在过去,生命的意义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种意义自然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它存在于工坊、田野,甚至可能存在于一双农鞋之中。所以,“意义感”是被语言和新的生活方式共同塑造出来的问题。当意义感被语言剥离了行动本身,人们也只能相信,只有回归行动和劳作,才能获得意义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