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赛缪尔·约翰逊非虚构奖入围作品没读完但忍不住来分享系列。为什么选这本书?答:好奇心作祟。封面是我的菜,书名也是我的菜。看到书名《我们为什么听音乐》,就很想知道这本书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再看出品方后浪,别犹豫了,就它!看到作者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是牛津大学化学学士&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博士&自由科普作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实在是太好奇不搞音乐的科学家会从什么角度为我们分析我们为什么听音乐这道题的答案。
在音乐学和认知科学的未竟之处,听回音乐。这本书中涉及不同的文化的音乐,但是仍然以西方音乐为主。一方面因为西方音乐对作者和本书原版大部分读者所熟悉的音乐,而且对于高度发达的“艺术音乐”,西方有蕞成熟的研究体系,与音乐发展相关的资料浩如烟海。而对非西方音乐的探讨,一方面是避免把文化的相对特征普遍化。另一方面,作者想找出音乐的跨文化特征。他比较关注非常复杂精巧的飞西方音乐。比如印度的古典音乐和印度西尼亚的甘美兰音乐。(忍不住好奇心,上网搜索了一下,甘美兰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音色十分多样,很有特点)
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评价音乐的艺术性和美学性。
关于音乐是怎么出现的,人类为什么创造音乐以及我们如何理解音乐等诸多问题,菲利普·鲍尔在书中并没有从化学或神经科学方面给出解释,而是分析了适应性与自然选择论的局限性。他认为音乐的起源不能解释为演化的产物,演化也不能不然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因为专业知识真的很多,不过好在语言通俗易懂的科学书。在科学都未能解释的音乐魔力之处,鲍尔开始整活了,从乐理、音乐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多方分析。巴赫,舒伯特,莫扎特,披头士,大卫·鲍伊等等轮番登场,童谣,甘美兰等民族音乐,流行乐,摇滚乐,爵士乐和实验音乐随机播放,用理论知识加上身心体验让读者音乐来自我们的心智。音乐是一种全脑活动。音乐也是一种超越了语言,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音乐不是奢侈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聆听和辨别音响模式的能力,而这正是音乐性的核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