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上野千鹤子同三个北大女生视频聊天的时候,我知道了“毒父母”这个概念。苏珊·福沃德博士在自己的著作《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提出了这个概念。这本书列举了大量治疗案例,主要讲述了“有毒家庭的行为模式”。我发现其中一些与我自己的情况相符:我小时候过于迷信父母的权威,时刻害怕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而胆战心惊;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我,长期忽视我的感受与诉求;他们从不表扬,不善引导,习惯比较,语言和身体上虐待我。这些经历对我造成了缺乏自信心和敏感自卑的问题。
下半部分提供了解决方案:理清“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界定、表明立场,采取“非辩护性回应”;卸下童年不幸的责任,释放愤怒,化解悲伤,退出抗争;尝试写信、角色扮演、小组练习、与父母对峙并做出决定等方式,这些过程中产生的观念、情感和行为变化会融入自己的人格;与父母对峙主要是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为后续关系定位。最重要的是,不要抱有他们会骤然改变的期望。
我在评论区又看到了2018年北大留美硕士发表的长文,控诉自己的父母。读完全文后,我依然对其中的细节感同身受。现在更能理解作者为何12年不回家过年,拉黑父母6年,那是在努力自救。幸运的是,他成功地摆脱了自己的“毒父母”,开始了新的人生。
总之,这本书是写给受原生家庭所累的人的自救手册。只有勇敢打破循环,才有可能重获新生。但在此之前,我们也应做好准备。如果更多的父母愿意认真阅读这本书,世界上或许会有更多的人格健全的人。最后,我想对自己说一句:加油吧,帮助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成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