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广州珠江公园·湾区书屋举办了“地理、历史与人文的三重奏——漫谈《北纬四十度》”活动。活动现场,《北纬四十度》作者、著名学者、批评家陈福民分享了他创作《北纬四十度》的心得,并与著名作者魏微、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申霞艳、学者、作家侯虹斌等展开了对谈。
著名学者李敬泽曾评价《北纬四十度》时表示,该书提供了历史写作的新范例,代表了文学、泛文学的新可能和更广阔的空间。陈福民则在谈到如何定义《北纬四十度》的文体时表示,“它看起来像一本散文,但如果要给它分类,我们在文学分类中有小说、诗歌、戏剧,它都不是。我们只能将其放在散文中,但其实我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他最初的写作动机是想将那些在书斋里严肃、无法被公众所共享的知识拉近一些,用通俗的方式讲述出来。
陈福民表示,大多数中国人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是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他举了岳飞和秦桧的例子,指出民间故事常常倾向于道德化历史问题,导致对历史理解的偏差。陈福民写《北纬四十度》的一个小小抱负和野心,是希望与评书、戏曲争夺一些读者,改变读者对历史的观念。
在《北纬四十度》中,陈福民花了很多笔墨叙述西汉名将李广。虽然李广因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述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将,但陈福民的阅读和考证发现李广在战斗中从没有取得过胜利,甚至常常因为迷路而错失战机,被人戏称为“迷路侯”。然而,司马迁之所以如此看重李广,陈福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司马迁自己被宫刑而感到不公平,回顾历史时发现李广也受了很大的委屈;另一方面,司马迁借此描述塑造了君子和小人对立的价值观,这种观念对中国人影响深远。陈福民写作《北纬四十度》时,花了很多精力写李广,其目的是澄清历史的一些迷雾,还原历史的真相。
为什么《北纬四十度》关注北纬四十度这一地理空间?陈福民解释道,定居和不定居是重要的文明分界线,华夏文明能够长期发展正是因为在北纬四十度上筑起了一道防线——长城。这道防线构成了一个文明的冲突和缓冲地带,使华夏定居文明始终处于紧张、动荡不安的状态。陈福民还建议读者可以走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态的长城,感受一下北方游牧民族给中原带来的压力,这是一次与历史相遇的机会。
魏微表示,《北纬四十度》用典雅但生动活泼的句子,有时还会用一些网络语言,例如“懵圈”。她认为陈福民在写作中不仅在治学和治史态度上非常严谨,而且在文学基本功和表达上也非常出色,让人们读出了一种精神气质的吟诵,就像是读到了“大漠孤烟直”。
申霞艳认为,《北纬四十度》的重要价值在于,它用陈旧的历史和材料读出了今天的新意。她触动很大的一点是书中提到了中原定居文明向北纬四十度以北的文明学习的历史现象。之前,文化交流常常只关注沿海地区,而忽略了游牧文明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