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的这本书,就像是一件由学术大词织成的华丽长袍,只不过上面爬满了或明或隐的漏洞。这些学术大词的制造者,以及这件华丽长袍的编织者,各各头上顶着闪闪发光的名号。这光把人照得个头晕眼花,以至看到陆离的洞,竟不觉怪了。
以下内容,引一段原文,附一段拙见,如是展开。
原文01:思想离不开现实,现实也离不开思想。消费行为背后有一个思想逻辑,就是“性价比最优”。没有这个“性价比最优”的观念,选购商品的逻辑就不会存在。就算是经济学,好像很现实,不太关心思想,但最简单的经济学解释其实也无法脱离思想观念。实际上,要解释你为什么追求“性价比最优”,就需要提到主流经济学提出的一个基本假设——“经济理性人”模型,它假定首要关切追求自己的利益;人是理性的,会理性计算成本与收益。这两个假设合起来,就是人会通过理性的计算,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达到利益最大化。这个“经济理性人”模型听上去非常现实,几乎完美地对应了我们的消费经验,但是,无论是“自利的”还是“理性的”,这本身都是一种思想观念。如果不能把握“自利”和“理性计算”这两种思想动机,就无法理解人们的现实消费行为。也就是说,思想观念是内在于社会现实的,观念是驱动实践行为的构成要素。
不敢苟同:本处的逻辑是这样的:性价比最优是人们消费行为背后有一个思想逻辑,解释人为什么追求最优性价比,需要提到经济理性人的经济学假设,这种假设是一种思想观念,这种观念影响人的消费行为,所以结论就是,现实离不开思想。
原文先将自利与理性归结为思想观念,而后又归结为思想动机。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其论证目标是思想观念是对现实的影响,将观念替换为动机,是换了概念。动机对现实的影响是直接而必然的,这与思想对现实的影响显然不同。
性价比最优这一动机解释了人的消费行为,自利理性人这一思想解释了性价比最优。所以自利理性人这一思想能够影响现实,这是什么逻辑?
在自利且理性这一思想出现之前,人们买东西,就不讲性价比最优了。如果讲,那在自利且理性这一思想出现之前,人们追求性价比最优这一动机就没办法解释了。
“人皆自利且理性”是理论还是现实?这是现实,因为每个人都以自利且自以为理性地生活。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一现实硬说成是思想,然后说,思想影响了“现实”。
从一种理论推导出另外一种理论,然后把这一轮一轮又一轮的理论传播出去,读得人多了,这些理论也必然会对现实产生影响。因为读得人多了,就必然会有人相信,这些相信的人就会以其为行为指导,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