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三国演义》,主要是看智谋和人物;后来读《三国演义》,主要是看战略和命运。然而,这本书从更高的政治合法性的角度,评论了刘备建立蜀汉以及蜀汉亡国的一系列事件的是非。尽管有一些事后诸葛亮的评论的嫌疑,但作者对孙刘联盟、蜀汉的正统性、北伐中原中的人物决策、士族和民心的影响以及政治目标的成功与失败的分析,都让人敬佩。
从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在夺取西川的过程中策略失误(庞统、法正难辞其咎),夺取汉中时对孙刘联盟的轻视导致孙权的背叛,在北伐襄阳时战略失败,根本上是因为缺乏政治目标的指引。在孙刘联盟中,匡扶汉室和称霸江东的冲突,在夷陵之战中汉室正统的认同感(决定了西川内部的稳定性)都缺乏政治上的决策。与当时的曹魏的荀彧和吴国的周瑜相比,诸葛亮、庞统和法正确实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刘备后期被野心蒙蔽了他的政治眼光,这一点上不如孙权,更不如曹操。初入西川的关键几年缺乏明确的目标导致战略陷入混乱,即使诸葛亮再努力北伐也无济于事。
在五丈原的秋风中,诸葛亮仰望天空,对上苍询问天命;姜维在流亡中寄望于丞相和母亲的墓碑。这本书以历史为依据,引用经典,进行理性分析的作者,也写出了充满人文情怀的情感和感受。蜀汉的不甘,后人在阅读历史时的不甘,都可以从中得到体会。
书中的最后感慨,似乎可以总结历史兴亡的轨迹,但只是在白发渔樵醉眼中看到浪头的起伏。这种释怀和从容,如同那淘尽了英雄的浪花,悠悠地奔流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