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侯磊的《北京烟树》就像在读当代的《城南旧事》,也像在读中国版的《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的关键词是怀旧,风格兼具写实和意识流。对于像我这样的外来人,东安市场、北新桥、八里庄都是陌生的地方,它们只是GDS手机屏幕上的小圆点。然而,侯磊却能轻松引用这些地方的相关历史,显示出他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和下苦工的用心。
因为我进入了戏剧圈的缘故,这几年我频繁往北京跑。书中提到的很多地点都勾起了我回忆,但它们与戏剧有些关联,比如我住过陶然亭和十里堡附近的快捷酒店,就是因为这样。我也知道“十里堡”的“保”应该读作“铺”而不是“宝”,因为附近有剧场,所以会去隆福寺和鼓楼逛逛,而维和官则成了我的蹭饭地点,因为我供稿的杂志编辑部就在附近。簋街是我和朋友们碰头吃饭的地方。在冬天,有一位手持吉他的流浪歌手进来唱歌,店家从不驱赶他们。我们会静静地听他把自己创作的歌完整地唱一遍,然后用微信支付他三十块钱。
对于对老北京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戏剧。老的作品如老舍的《茶馆》和《猎城记》,新的作品如《豆味》和《断金》,虽然各有难处,但都与老北京有所联系。然而,正如孙郁老师在序言中所写,这些作品未必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更多地是关乎我们自己。给我一个例子,东四和东四十条竟然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直到最近我才搞清楚。
即便如此,书中所提到的一些事物即便物换星移也依旧能引发我共情。就像书中所说的,胡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因为看戏而在南锣鼓巷过夜,早上起来想喂胡同里的流浪猫却被拒之门外,原因是“别投喂胡同里的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系统”。这表明胡同里的食物链是相互连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至于书中是否真的有狐仙庇佑葫芦,那只有天知道了。
总的来说,这些碎碎念只是对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所引发的一些回忆的梳理。下次再到北京时,我肯定会用不同的视角重新阅读这座城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