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伟大的童话,可以与伯格曼、大卫·林奇和维克多·艾里斯的电影并列的童话。它渗透着伯格曼《第七封印》般的寓言色彩和死亡思考,具有林奇《穆赫兰道》般虚实交织,爱死皆冷的特质,和艾里斯的《蜂巢幽灵》一样散发着温柔的黑暗童话气息。
它的故事具有非常典型的北欧风格,在平静克制的叙述中流动着冰冷彻骨的暗涌。
哥哥约拿旦和弟弟卡尔(斯科尔班)相依为命。卡尔患了重病,等待着死亡——或者,按约拿旦的说法,去往南极亚拉。但没想到家中起火,约拿旦为救弟弟丧命,卡尔不久也随之而去。书中的主体部分是二人在南极亚拉与魔鬼侵入者斗智斗勇的历险,而结尾却再次给予读者以重击:在搏斗过程中,约拿旦受到了不可避免的慢性火力伤害,将遇见第二次死亡——他告诉卡尔,下一次就会在南极里马见面。但卡尔拒绝让哥哥先于自己而去,于是背着哥哥从南极亚拉的悬崖上跳了下去。结尾处,卡尔高声喊道:“南极里马——对,约拿旦——我看见了光明!”
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穆赫兰道》式的悲剧,深深的愧疚自责与爱导致了一场盛大华丽和阴郁悲哀并存的幻梦。整个主体部分都是卡尔的梦,在梦里,约拿旦才会管他叫“斯科尔班”(和《穆赫兰道》中的Betty/Diane异曲同工),在梦里他得以和哥哥一起历险,但在结尾处梦境倒塌时被提醒了约拿旦已经被火焰吞没的暗示,可他拒绝接受,于是和梦中的哥哥一起跳下悬崖紫砂(在现实里应该也是真正的死去,并不是他之前叙述中的“到了南极亚拉”,那依旧是幻想),是不是也很像《穆赫兰道》的结尾。
整本书虽说是童话,但渗透着深深的悲伤和对死亡的思考。将死亡比作温柔乡的写法神似伯格曼《第七封印》结尾的死亡之舞,面对死亡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得以在本书中每个主角与配角的身上得到充足的体现。那种悲伤极静谧而迟缓,如同诗人笔下的字句,是看艾里斯《蜂巢幽灵》的时候才有过的触动,童年啊童年,在那样小的年纪,去邂逅一个小小的死亡。
我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小学四年级,这一整套蓝黄封皮的书目全部读完也没有这本触动大,合上书以后忽然开始落泪,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这原来是我第一次嗅到死亡的气息,它冰冷彻骨,却也有淡淡暖意,它很可怕,却也很美,很痛苦,却也很温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