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书后记中提到了曾经和他一起骂贪官污吏的朋友同学,而这些人最终却成为了他们所唾弃的贪官污吏。我们不禁思考人是如何一步步沉沦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变成了自己所唾弃的对象。
在《鳄鱼》这本剧本中,“鳄鱼”不仅仅是贪官单无惮养的一条宠物,它也象征着欲望。就像鳄鱼的生长过程一样,它的大小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最初它被养在一个一米长的玻璃柜里,然后是三米长的棺材,最后是五米长的大鱼缸,鳄鱼的长度从三十厘米长到四米五。这些容器就像人所处的位置,每一次升级或达到一个高度,欲望都会扩大,从渺小的爬行动物变成了吞噬人的怪兽。像鳄鱼一样,它“趴在我的床边,它身上散发着冷冷和腥的气味,像一截烂木头一样”。
欲望就像鳄鱼一样,威胁着人的良知。它残酷嗜血,使单无惮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变成了无家可归的贪官。单无惮出生贫寒,勤奋学习,进入大学中文系学习,前程似锦,然而最终他成为了鳄鱼的下一个猎物。剧中单无惮的话透露出机智和幽默,他的即兴诗歌中也有强烈的讽刺和哲理性,他对自己处境的清楚也很明显。他说他在家中的地位“实际上并不是家,而是一个团伙”。一旦被欲望侵蚀,他所拥有的只有算计和利益,情妇利用他后逃走,远方亲戚和他来往都是为了钱,最后他利用自己的经历写书赚钱,他的家庭和事业也被毁灭,甚至连父母去世都没能回家。
单无惮对鳄鱼的关注映照出了他最终的命运,凶恶的鳄鱼宣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鳄鱼吞噬了他,也等于吞噬了自己——欲望使他毁灭了自己。
其实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即贪官污吏逃亡国外并在那里生活的故事片段。莫言说他关注的是挖掘人性的奥秘,创造一个在舞台上有立足之地的典型人物。但我认为这本剧本中的人物不够多样化,有点刻板印象,尤其是女性角色,台词简短,像过去电视剧中的台词。主角单无惮过于看穿一切,他的智慧和幽默在话语中过于明显,缺乏张力,不够真实。整个剧情没有太大问题,但似乎缺乏某种更深刻的内核,比如欲望是导致人毁灭的原因之一,可以通过展现欲望控制人时的细节来解释,就像书中老黑的生意和慕飞的澳鲍生意是否可以简单地用少许篇幅来呈现,用欲望来说明他们现在的欲望是否在控制着他们。
故事的主题很明显,但如果想在故事叙述完毕后留出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这本书或许还不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