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辐射还是后启示录,对我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这也让我一下就爱上了艾伯维茨的赞歌。
每6+6个世纪重复一次毁灭-新生-毁灭的轮回,同一个圣莱博维茨雕像和不同代修道院院长的替换,泽齐院长在最后毁灭时捧起弗朗西斯修士的头骨......在一个个小范围时空的描写,却展现出来宏大的时代图景和宿命感,让我想起第一次看《巨人的陨落》时的震撼。
“只要有人的地方,你们以及你们的继承人就可以去。四千年的记录和回忆始终伴随你们......让这一切在他们身上延续下去,让人们记住地球,记住来处。记住这个地球,不要忘记她,但永远不要回来。”
不同于《遥远地球之歌》中“终有一天。痛苦将会远去,唯有记忆长存”的人文与浪漫气息,本书每章最后出现的秃鹰、狼群和鲨鱼,更塑造出一种冷峻残酷的图景,虽然衬托出“运书人”象征人类希望和勇气的赞歌,却又透露出整个宇宙的底色是黑暗与蒙昧的,人类发出的微光也许仅有一刹那。
就像小说里人们无法辨别诗人说的是事实、想象还是寓言,大量的宗教内容让我无法察觉很多的隐喻、讽刺和预言,我甚至一度以为每章都出现的犹太老头是莱博维茨的灵魂,我想不明白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到底有怎样深层次的寓意,我也不懂第三章最后对安乐死的探讨是否能上升到整个人类族群的毁灭与救赎。这些问题和细节的内容,可能要等我熟悉一下亚伯拉罕三教的起源与异同之后,还有斯多葛学派,重读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理解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