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没有看简介就开始阅读了。因为书名的意思让我误以为这是一本探讨人类学和推理的小说,但很快我意识到这本书讲的是真实的人生。我不禁失笑,这难怪我两年的人类学考试都没能通过,我的阅读量只能算得上是浅薄的人类学爱好者。接下来,我开始阅读第二部分时感觉这本书有点像流水账,甚至开始怀疑亨丽埃塔家族写这本书的目的。但当第三部分开始揭开庭审和各个利益相关方证词和书信的内容时,我意识到亨丽埃塔的不幸遭遇被归咎于自己的私德及行为不检点。这时,我脑海中涌出了太多关于社会案例、女性自我保护方式和男权社会惯用对女性受害者指责的批判。反思之后,我觉得应该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人类学是一门主张研究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尽力摒弃自我对于异文化的偏见,以客观的态度进行研究的学科。亨丽埃塔的田野笔记彰显出她扎实且熟练地运用了人类学理论技巧,坚定地秉持着人类学信念进行研究。要不论她是否听从博厄斯、米德或本尼迪克特等人类学大师的建议,她的研究方式无疑是符合人类学思路的。从小就有坚韧、勇敢、乐于探索世界及善待他人等优良品质,这些品质为她之后能够自己孤身一人做田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阿帕奇地区的人并没有以他者的视角来看待亨利艾塔。她的性别和年龄是被看待的首要元素,而不是她的研究目的或方法。土著们称她为“那个白人女孩”,而各大媒体报道她的标题也大多使用“女大学生”这个词汇。她的性别和年龄成为了她被看待的唯一方式。
在阿帕契部落,她很难与阿帕契女性建立联系。她只能和男性土著交谈,因为她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种异类。在当时经济大萧条和阿帕契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她的身份和背景使她成为了另一种他者。
近年来,人类学界越来越关注他者的消失。现代人过于关注自我和远方,忽视了身边周边事物的习以为常和视而不见。亨丽埃塔的经历是否也是像媒体、地方管理者和几十年后的小说家那样,被写成充满偏见的艳俗故事,描绘她为了获取研究信息而不惜出卖肉体或显露自己性感的行为。女性遭遇不幸后,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人员,只要身为女性就成为被迫害者。这是否也是他者的消失,由远方的哭声和冤屈组成的?
因此,他者的消逝是否真的存在,失去所谓“他者”的概念,让我们以更为真实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人类学界在亨丽埃塔事件后对学生们耳提面命“做好行动前的充分准备”,这从侧面标志着尽可能或根本的他者是不存在的。从出生一刻起,每个人都会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偏见。这也是现代大肆其道的原因之一。
构成人类社会的本质并不是家庭制度、宗教习俗、国家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而是维护自己利益和自私的猎奇心。以他者的方法,试图剥开社会表面浮光的云雾看到内部的组织架构,但在面对亨丽埃塔这个案例时,人类学大佬们并没有都做到。人类学再如何贴近人类本身,也仅仅是一门学科,大师们纵有再高的成就也需要靠学科吃饭;而实际上,他者的消失也是无稽之谈,人总是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他者,不过是无数象征中最冠冕堂皇的存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