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不难发现,特别多的“大厂”青年俊杰,到了35岁,说清退就被清退了。甚至各类招聘广告商,经常毫不遮掩地写着“只要35岁以下”的歧视性条件。但依然可以看到很多35岁以上工作者在职场上,混的风生水起,一直是各优秀企业相互争抢的香饽饽。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如果说35岁前入门要靠硬技能,那么35岁以后跃升就要靠软技能了,而软技能是一种影响他人的能力。
《软技能》—作者刘擎等著
由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脱不花策划,刘擎、吴军、薛兆丰等三十位名家联合创作的《软技能》一书认为:面对人性的复杂性,虽然软技能“法无定法”,但通过“多样且高明的师傅、情景化且具体的范例、长期且大量的积累”等方法,是完全可以学习、训练和提升的。
01 一名贵人相助,不如众多高人指路
《软技能》—作者刘擎等著
软技能不是一套用逻辑勾连起来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组由无数情景碎片堆积起来的行动模型。为了让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职场人学会各个领域、各种情境下的软技能行动模型,《软技能》这本书,邀请了多个领域的顶尖高手从不同角度交叉验证,围绕同一个题目,互不商讨、彼此独立、全新原创,从而把通往罗马的每一条大路都为你标注出来,让你轻松跟随多样且高明的师长们学习修炼软技能。
02 看高人怎么说,更要看高人怎么做
《软技能》目录
在职场中,看起来再微小的事,但一旦做错,关系甚大;看起来不难的事,但是没有人言传身教,还真就是不会。在《软技能》一书中,每一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师长,采用“书信体”的写作形式,特地给你写来了信,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情境化且具体的范例,为你的问题给出了自己最诚恳的建议。如果你是偏好认知升级型内容的职场人士,万维钢、吴军等老师在书中,将为你揭示软技能的底层逻辑,提供的每一个视角都会让你大呼过瘾。如果你想深入学习软技能的训练科目,李笑来、刘润等老师在书中,将为你展开讲透从哪些能力入手刻意练习,能够有效提升软技能,形成个人的比较优势。如果你想翻开备受瞩目的精英人群的底牌,那你一定要去读一读书中,李希贵老师的《领导团队,需要什么软技能》、熊太行老师的《在体制内公祖,需要什么软技能》等,他们从其他领域迁移一些思路,帮助你跨界打造自己的软技能。刘擎、梁宁等老师也在书中,帮助你将软技能转化为竞争力,用软技能影响他人、改善自身的处境。你可以一天读一封,跟他们一起真学实练,用软技能掀开你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03 听一百遍,不如做一件
行动是用来探索自己的一个实验
在软技能的世界里,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软技能的老师们,提供的也不是真理。正如斯坦福大学的传奇教授詹姆斯·马奇说的:“老师的工作是建构一个世界,使得人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自己应当做什么。”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模仿其中某位你欣赏的高手,写一篇你自己署名的关于软技能的文章。在书的最后,作者们还细心为你的文章预留了位置。
写下你的软技能文章
04 现在栽树,以后好乘凉
罗胖罗振宇在书中开篇写到:“35岁之前,我们可以是一个点,社会用硬技能来衡量我们,牢靠不牢靠,粗壮不粗壮。而35岁之后,我们必须从一个点,扩展成一张网,社会用软技能的标准衡量我们,有多少正向的影响力,能组织多少人,共赴协作。”就是现在,无论你是25+、35+,还是45+、55+等哪个职场阶段。人人都可以通过《软技能》这本书,从不变的人性和万变的人情中把握这个世界的规律。找到自己的天赋,在场景里不断磨砺,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软技能模型,成为职场香饽饽。
《软技能》—作者刘擎等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