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32岁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在两种视角(个人和生涯规划师)中切换。我的读后收获是:无论是对尚在求学阶段的青年学子,还是已经工作的职场人士,本书的理论和案例都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未能快速行动、达成目标的原因。
个人视角:
回望10多年前懵懂进入大学校园的自己,正如此书所说的“直觉依赖者”,4年大学时光在迷茫和身份重定位中渡过,我唯一拿得出手的是成绩。眨眼间到了毕业之时,身边同学纷纷定好出国/进大企业/创业的未来方向,才惊觉自己没有获得足够打通就业难关的筹码。直至读到此书,才理解接纳了大学时看似“碌碌无为”的自己, 并不是那时的我耽于享乐才未在职场获高分,而是文化习性上的水土不服使我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去重建自我认同。这一段经历并非只有坏影响,相反,重建后更加清晰、稳定的自我认同让我免于遭受职场PUA,让我找到了热爱的事业,并且从30岁开始勇敢追梦。就像作者在后记中说的,一旦突破了旧文化习性的束缚,适应了新场域,过往的经历反倒成为了我们独特的资源。
生涯规划师视角:
为上百位职场人提供咨询后,一个疑问始终萦绕心中:为什么定下职业目标后,很多人还是不行动!尤其是,我频繁被问到“老师,你觉得我适不适合做xx工作?如果适合,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往往这种人在咨询后会放弃原来的目标,继续问我“老师,这个太难了。有没有更适合我的工作?”面对这类人,心里多少有种“烂泥扶不上墙”的憋闷。直至看到本书,一扫心中的疑问!原来大家不是不愿意行动,而是不了解在职场环境下如何从行动-目标的规则和策略!原来,面对这类人群,咨询师不应该一味扮演“提问启发者”的角色,还应该贴身指导,帮助他选择行动策略并监控目标进度。太好了!我终于有信心支持有困惑的职场人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