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全面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就像我们如果了解一个人的过往经历,才能够对他此刻的某些行为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中华几千年历史,文化悠久。当我们回头去分析、探索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还要考虑到地理、哲学、思想、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最近我读了《枢纽:3000年的中国》这本书,本书核心是要回答一个问题——究竟“何谓中国”。作者对中国几千年的复杂历史,以及百年来的成败兴衰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认为:中国从内部来看,它是个体系,从外都来看,它是现代世界秩序当中的海陆枢纽。中国也正是因其内在的体系性,才成就了其外在的海陆枢纽地位。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是在近些年来才变得激烈起来。在古时,虽然我国也与外邦有一些贸易上的往来,但这种交易只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彼此的认识。当西方的文化和技术走进我们的视野的时候,我们也就必须被动地接受这些冲击。然而在这冲击中,也带给我们巨大的机遇与更加长远的发展。
比如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的超大规模过剩人口,只有在中国作为封闭经济体的情况下,才会导向“内卷化”的结果。一旦加入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反倒会成为中国的竞争优势。
在思想文化方面,我们在很久以前就有孔孟之道、老庄哲学等思想理念。千百年来,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并且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可能有更加完善或者独到的认识。总体上看,我们的思想文化气质越来越朝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从汉儒重神秘主义的谶纬,到宋明儒学重近于理性主义的理学,再到清儒重近于实证主义的朴学和经世实学,到了近代则重自然与社会科学。
而思想文化的变化与传承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影响深远的。秦王朝的时候“焚书坑儒”就是对文化影响感到害怕的表现。
当我们回顾中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下大势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难度是一种巧合,或者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掌控。什么原因是导致王朝覆灭的共同因素,这也是历史学家们一直在深入探索的问题。土地兼并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答案。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倘若能够吃饱穿暖,自然也不会聚众闹事。然而不管是哪个朝代,百姓所拥有的自由耕种的田地面积总是在减少。财富总是会或快或慢地聚集到一小部分人手里。土地兼并的结果就是寻常百姓没有了生路,只能奋起反抗。如今财富不平等的现象仍然非常的明显,只是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于耕地这份收成。
作者进一步指出,土地兼并与流民四起有共时性,但这个共时性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更复杂的传导关系。
三千年的中国历史,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探索的真相。作为塑造历史的一份子,我们都应该看得更加清楚、全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