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9: ★★★★☆
一本关于龙这种未知动物的深度调查,龙但“龙为虚幻之物”的常识性概念是紧跟近代科学的输入,伴随着反封建主义的思潮一起出现的。
实质上在东方文明社会中的影响至多不过百年,然而在人们心中却如此的根深蒂固。黑格尔提醒我们“健全的常识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方式,其中包含这个时代的一切偏见,常识总是为它所不自觉的思想范畴所支配的“。
作者尝试跳出这种思维定式,从生物学、神话学、环境学、政治学和人文历史等反面来探求龙作为一种动物的现实可能性。很难想象最近的一幕“黑龙目击事件”发生于1944年的东北某处河滩,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书尾的5篇附录为我们揭开了这个事件的始末,令人对从古至今的坠龙事件增添了一种现场感。
龙是否真实存在作者也没有很好的答案,他深知自身局限,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后世研究揭开迷雾的一角。通过书中的大量走访调查和引文摘录,这本也可当做一本龙的常识性科普。很多观点都很有意思如龙脾性温顺,反应迟钝;“龙无尺水,无以升天”;“龙起云雨、因乘而行;云散雨止,降复入渊”;鳞甲满焉,腥臭不可闻;龙有逆鳞等都可说是很好的素材收集。
书中对龙的调查在此不多做叙述,最让我赞同的反而是作者对龙作为环境的“指示生物”到政治“指示生物”的论述。关于“四灵”崇拜,研究者往往强调其夸诞迷信的一面,却忽略了“以珍惜动物为标杆,来测定生态环境的优劣”这一思想。
古代虽无污染物的检测,但“四灵出,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普遍共识也让其成为了一种全社会所认同的“指示生物”。从广义而言,社会政治又与生态环境本就息息相关,久而久之这种四灵崇拜变成了“帝王受名易姓之符”也使之成为了一种政治上的“指示生物”。这其中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有将这些祥瑞加以保护的传统。
反观现代人类对珍禽异兽的捕杀和大自然的肆意破坏,难怪利普斯感慨“我们克服了石器时代的迷信,却丧失了像原始人那样和自然的密切联系,丧失了对其他人和动物的尊敬”。
这本书虽是一本关于龙的学术著作并无实质性的结论,但倾向上还是将龙作为一种由于人类的过度活跃或灭绝或隐世的稀有动物。在摒弃一切常识这个基础上,无论是东方的龙还是西方的美人鱼,私以为真假并不重要,本质上还是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依赖与美好愿景。故而我并不关心其真实性,反而对现实动物的生存困境感到不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