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对公众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它甚至会影响政治。
在汉代,谣言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参与塑造了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政治语境和思想文化的呢?
吕宗力所著《汉代的遥远》从多科学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关于留言、讹言、妖言、谣言、传说、谶言等,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代谣言如何生成、传播与流变的。
在汉代,谣言究竟是什么与我们现代语境的“谣言”一样吗?
作者在本书中将谣言定义为一种未经证实,但未必为虚妄谬误、主要经口头传播的言论信息,经人际沟通、集体参与和广泛传播而构建形成。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历史时期、地区、文化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汉代,歌谣是社会与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社会和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有一些歌谣,对特定政治人物或政治现象发出强烈诅咒。但在儒家政治思想描述中,民间歌谣能够揭示民心、传达民意,具有论证君主政治正当性、认受性的象征意义。
这也是王莽为何要伪造大量符瑞,数万首歌谣,营造出获得广泛认同的舆论假象的原因。这样的行为会造成人们的误读,但后来反新势力则以“吏民歌吟思汉久矣”,证明人心思汉,新莽将败。
你也许想象不到,歌谣也曾对刘邦产生过巨大影响,那就是“平城之歌”。
汉初七年,汉高祖刘邦秦率大军击破韩王信,乘胜追击匈奴至平城,结果被三十二万匈奴精兵围困于白登山达七日,情势危急,军中传唱:“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刘邦采纳陈平几策,侥幸逃脱。
由此可见,民间歌谣一些人利用他顺从民意,一些人却利用他来操控民意。不管如何,民谣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否能够代表广泛民意却不可定论,还有些民谣虽然是一种“非官方”“非主流”言论,反映的却不一定是平民、庶民的心声。另外,舆论对政治的影响力,与其所代表的的兴趣、利益相关者之人数多寡,不一定成正比。
至于谣言为何能成谶,本书作者提到了两个原因,其一,它能获得信众心理的认同;其二,是一种期望性思维,表达的是传播者的期望,它具有自我暗示作用,有时甚至能够影响事件发展方向、形塑历史的未来。
《汉代的谣言》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汉代的社会与政治,也可以让我们明白舆论的力量还是不容小觑的,它或许能在无形之中改变历史的走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